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欣慰,第一次產生了成就感。可是,另外一項制度的推廣卻並不那麼順利,這就是兵役年限制度。

正如同李洪濤所擔心的一樣,大部分人都認為當兵是一輩子的事,“退役”是統帥不需要他們,統帥拋棄了他們。

李洪濤不得不親自出馬,先與軍官交談,讓軍官相信兵役年限制度是為他們著想。李洪濤還得與士兵交流,讓士兵也相信,他絕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人,而是處處都在為官兵考慮。

最後,李洪濤不得不組織一次全體官兵大會,並且在大會上以最鄭重的態度表示,五年之後,考核成績優秀,且願意留下的,都可以繼續服役。同時,他還保證,五年之後,會讓所有選擇退役計程車兵拿到實際的好處。

開了“全軍大會”之後,李洪濤不得不找到蔣晟,鄧頤斐等人,重新制訂了一套延期服役的制度。

具體為:士兵服役滿五年之後,可以延長三年服役期限,如在三年內仍然沒有晉升為士官,強制退役;士官在服役滿八年後,可以延長五年服役期限,如果五年內仍然沒有晉升為軍官,強制退役;軍官在服役滿十年之後,可以分期延長服役期限,每期三年,如三年內仍然沒有獲得晉升,強制退役。

完善了兵役年限制度之後,李洪濤沒管那麼多,決定強制推行。

——

李洪濤在為推行新的制度頭痛,朱仕琿也在為他的五個兒子頭痛。

堂議了五次,結果在少營的安排問題上,五個兒子,以及節治府的文臣武將仍然分歧巨大。

朱仕琿感到有點意外的是,強烈反對將少營設在荊縣的不是朱孝義,以及支援朱孝義的那幫武將,而是朱孝仁,以及朱孝仁的那批文臣。

朱仕琿並不糊塗,朱孝仁在這個節骨眼上跳出來反對,無非是想爭奪節治使的位置。

朱孝信成年之前,朱孝仁與朱孝義兩兄弟是下任節治使最有力的競爭者。問題是,任何一任節治使都不可能是文臣,必須是武將,還得是文武兼備,有勇有謀的武將。從這一點來看,不管是朱孝仁,還是朱孝義,都不具備成為節治使的資格。

朱孝仁缺的是武力。因為幼年遭遇變亂,當時朱仕琿的基礎還不穩固,所以朱孝仁出生時天生不足,無法修煉神技,沒有機會成為真正的統軍將領。成年之後,朱孝仁只能以文臣的身份參與家族決策的。

朱孝義就不用多說了,有勇無謀,純粹的武將,不是文武兼備的武將。

朱孝仁反對將少營設在荊縣,堅持要將少營設在崮梁的目的只有一個:利用朱孝信的武力,助他成為下任節治使。

大兒子想什麼,朱仕琿哪能不清楚?朱仕琿更清楚的是,朱孝信絕非人臣。

就算短期內,朱孝信會念在兄弟情誼上,助大哥成為節治使。可是以朱孝仁的心胸,當他成為了節治使之後,還會容忍朱孝信掌握軍權嗎?

結果很簡單,不是朱孝信完蛋,就是朱孝信取代朱孝仁成為節治使。

僅此一點,朱仕琿都不會將節治使的位置傳給朱孝仁。

相反,如果讓朱孝信“接班”,以朱孝信的仁厚,最多閒置幾個兄長,不會趕盡殺絕。

僅此一點,朱仕琿必然選擇朱孝信為接班人。

再考慮到三子朱孝禮,四子朱孝智的話,朱孝仁與朱孝義的鬥到最後,朱孝禮與朱孝智會首先支援五弟朱孝信,以結束兄弟間的爭鬥。這時候,不管是朱孝仁,還是朱孝義,都將認識到大勢已去,只要朱孝信保證四個兄長的利益,他們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結束爭鬥,共同支援朱孝信。

也就是說,最後獲利的是朱孝信。

以朱仕琿四十二年的鬥爭經驗,他不難想通這層厲害關係,也就不難做出決定。

要讓朱孝信獨立發展,就不能將他留在崮梁,不能讓他受到朱孝仁的影響,更不能讓他成為朱孝仁對付朱孝義的棋子!

堂議無果,朱仕琿將五個兒子叫到了書房,開了次“閉門會”。

氣氛有點緊張,朱仕琿一直在觀察大兒子的神色。

名義上,虎嘯軍六主營與上營都駐紮在崮梁,只有下營分駐其他縣鎮,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全軍駐紮在崮梁的只有中營、前營與上營。

朱孝義的左營駐紮在施縣,應付建州永盛軍的威脅。

朱孝禮的右營駐紮在東北面的魏縣,應付來自賀州、解州與翼州方向的威脅。

朱孝智的後營駐紮在北面的乾縣,應付來自甘州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