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中國各省都是江蘇淮安出產華東鹽,唯有青鹽和川鹽還在支撐。”
“嗯這樣也好,鹽稅整頓就容易得多了。”袁世凱喜道。
整頓鹽稅,也就是從販賣商那裡開始收錢,從清代開始,鹽商大多都可自主經營,不過食鹽進入市場還是要收錢的。
現在華東鹽佔據了中國大部分食鹽市場,直接讓華東鹽提高價格就好了,這樣袁世凱在整頓鹽稅上也不用太麻煩。
袁世凱很快頒佈了整頓鹽稅的政令,要求在每斤食鹽上加收八分錢的稅,袁世凱的算盤打得精,每斤鹽收五分錢,一個人一年大概吃四斤到五斤鹽,平均一下老弱,吃個三斤半總得有吧?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吃收了鹽稅的鹽,一年要交二角八分錢,如果全中國的人都吃交了稅的鹽,就算是四億人,那麼一年也有11200萬元,也就是1。12億元。
這樣一來,中央財政也就有了保障。
至於會不會得罪華東自治政府,袁世凱一市場的角度來分析,應該是不會得罪的,畢竟每個買鹽的都交一樣的稅,華東精鹽不會因此失去市場,那麼肯定也就沒有損害華東井鹽的利益。
以市場角度考慮這一問題的袁世凱沒把這個問題看成問題,因此也沒多想,直接頒佈了整頓掩飾的政令。
沒成想,這一頒佈就捅了馬蜂窩,華東自治政府措辭激烈,要求大總統收回政令。
……
夏鈞這個年本來過得好好的,突然袁世凱要整頓鹽稅,一收就是每斤八分錢,食鹽這方面夏鈞基本上不賺錢,基本上就是加上運輸費用原成本賣出。
他的意圖就是讓中國人都能吃上便宜又質量好的食鹽,袁世凱這一收鹽稅,這不是把人逼著去吃硝鹽?
夏鈞當天在家裡拿起電話打到外交部去,對朱曉誠命令道:“馬上致電袁世凱,讓他收回鹽稅,不收讓他自己看著辦。”
……
在整頓鹽稅上,北京報界的聲音,北京報界在鹽稅上為袁世凱大唱頌歌,說袁世凱減輕鹽稅,為人民謀福。
是聖人出世云云
杭州報界在是一片抨擊,全因夏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記者對夏鈞問:“委員長為何反對鹽稅?”
“你們看看大海有多少水,地下又有多少滷水,光是淮安開採的鹽巴若是全加工成食鹽足夠全中國人吃上幾十年。鹽稅是一種暴*,如今的中國不應該存在鹽稅。難道大總統是要我們中國人再去做食土民族?去吃那硝鹽不成?我華東自治三省將拒不接受鹽稅,三省人民今後將全部吃免費鹽”
夏鈞的回答給杭州報界打響了旗幟,杭州報界上頓時都是一片反對鹽稅的聲音。
袁世凱要加鹽稅,夏鈞反而搞吃鹽都免費的政策,擺明了袁世凱唱反調,更是公開在報紙上發表抨擊鹽稅的言論,把袁世凱氣得直當場撕了報紙,罵道:“這個混蛋小子,他要免費他去免費,本總統這個鹽稅收定了”
……
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由同盟會為骨幹組成的國民黨獲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
對於這次國會選舉,復興黨沒有派出一人競選,因為復興黨內部根本看不上什麼國會,在中國鶴立雞群的華東自治政府不需要參加什麼中央政治。
然而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給趙秉鈞及袁世凱帶去了威脅,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滬寧車站正要去北京就任的時候遭到了刺殺。
兩天後宋教仁去世,兇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獲,同時被搜出與國務總理趙秉鈞的通訊。華東自治政府在收到租界會審公堂移交的證據後。
夏鈞看著手上的證據冷笑,喊來遊正斌,把資料遞給他說道:“把這些證據和函件裡的主要內容通電海內外,再讓檢察廳傳訊趙秉鈞來杭州接受調查。”
“委員長,我們把這些公佈出去?”遊正斌納悶的詢問了一句。
“沒錯,袁世凱不是要加鹽稅嗎?他敢收我就敢整他。”夏鈞冷哼道。
不一會,夏鈞打了個電話到外交部,對朱曉誠詢問道:“聯合各省的事情做得如何?”
“報告校長,已經有五個省簽了名。”
“好。”
……
很快,華東自治政府就把罪犯應桂馨和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趙秉鈞、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之間來往的秘密電報和函件的要點以“通電”的形式向海內外公佈。
事後,趙秉鈞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