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受到了威脅,以及擴張受到了阻礙。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中國。
為了蘇維埃紅軍能夠與中國進行抗衡,美國英國及日本都給出了各自援助俄國蘇維埃建設重工業的計劃。
有重工業就能製造軍火,就能夠打仗。
這一時期,幾乎是斯大林要什麼就有什麼。
要飛機技術,給。
要戰車技術,也給。
要什麼技術就給什麼技術,同時美國還援助了蘇維埃一的批工業裝置,並且還派遣了技術工人和工程師前往蘇維埃進行生產指導。
而斯大林此時正在集結的部隊準備對突入腹地的中俄聯軍進行包圍,此時蘇維埃紅軍已經集結了近六百萬兵力。
可以說極為瘋狂。
然而讓斯大林鬱悶到吐血的是,中俄聯軍根本不中這個套,拖進到伏爾加河一線後就不再向西推進了。
而是轉向南部高加索地區,本來斯大林以為中俄聯軍打下高加索地區後就會進攻蘇維埃腹地,因此故意讓高加索方面軍放水,以激起中俄聯軍的情敵之心。因此使得中俄聯軍輕而易舉的就攻佔了高加索地區。
但中俄聯軍攻佔了高加索地區後,卻不再向前推進了。
這如何能不讓斯大林幾欲吐血,此時蘇維埃紅軍動員的兵力可是六百萬啊而且此時正是農忙時節,動員這麼多的兵力,等於是在破壞農業生產,這樣的代價只為給中俄聯軍一個狠狠的教訓,以換取幾年的安穩發展時期。
然而這顯然是一個奢望。
中俄聯軍在打下高加索地區後,隨即轉向防禦,一點也沒有繼續向前推進的意圖。
中俄聯軍之前放出了諸如‘全面反攻歐洲’‘打到聖彼得堡’等等口號,等於是放屁一樣。
然而這樣的口號把斯大林嚇得不輕,因此才瘋狂的發動人民,並決定以人民的汪洋大海淹沒的中俄聯軍。
結果折騰了這麼長時間,中俄聯軍卻不打了。
斯大林在對敵佔區進行情報偵查後發現,尼古拉二世的新俄國正在大做人民思想工作。
這讓斯大林感覺渾身發冷。
沒有了人民的支援,蘇維埃還是蘇維埃嗎?蘇維埃還有戰鬥力嗎?
想到這個問題,斯大林開始對發展重工業有了迫切的需求。
依靠人民還是要依靠的,但絕不能完全的只依靠人民,還得修練自身的戰鬥力,才能真正與中俄聯軍抗衡。
而此時的國際局勢對蘇維埃來說是極為有利的,中國的崛起已經引起了英美日的極度恐慌。
————————
第二更到。
今天萬字更完,同學們還有月票麼?
第一卷 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
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
4月13日,斯大林發起的世界共產國際大會正式召開,來自世界各國的共產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
會議上,斯大林提出了組建國際共產組織的概念。
諸多國家都有代表,連日本都有共產主義代表,唯獨中國沒有。
中國並非沒有共產主義人士,只是此時中國時局安定,並且社會輿論對於共產主義比較厭惡。
各報紙上最為經典的評論就是:“對於共產,不過是手痛砍手,腳痛砍腳的一種做法,他日若是頭出了問題,他們會不會把自己的頭砍掉呢?”
商人是社會當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組織群體,這個群體出毛病了,要治療是肯定的,但直接粗暴的砍掉,那只是一個半殘。
夏鈞不把俄國蘇維埃放在心上,就是因為俄國蘇維埃是個半殘。
俄國會出現共產主義**,其主要原因就是商人出了問題,商人沒有與人民互相依存,而是極盡的盤剝,導致社會矛盾太過劇烈,因此出現了**,這是必然結果。
中國此時不一樣,中國走的是一個各階層人民平等的路線。
商人雖然有錢,但商人沒有特權,商人也不能用錢去踐踏普通民眾,不管是富商巨賈還是掃大街的,其人格地位都是平等的。
要想消除商人在這方面的特權,首先一個就是執法要嚴,第二個就是法官不能被商人賄賂。
金錢有時候的腐蝕能力是非常強的,因此夏鈞搞了雙保險。
不僅在法律上對那些踐踏普通民眾人格和尊嚴的商人進行制裁,第二個就是在華夏會內部再樹一會規。
華夏會對商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