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萬萬不可陷入隨心所欲的境地。
俗話說,無功不受祿,對於孩子的獎勵也是如此,當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進步的時候,必要的獎勵可以調動其取得更大進步的積極性,而不分時段,只憑一時喜好的物質獎勵,形同於隨手對孩子的賄賂,不但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會令家長的威信大打折扣。
同時,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應當精心選擇獎勵的種類,獎勵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實施獎勵之前,家長一定要弄清楚,什麼年齡段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獎勵,對於自己獎勵的手段、技巧、教育方向、目標是什麼,也一定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第四:實施物質刺激要力求兌現
關於家長失信於子的害處,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了,我們必須要牢記的是,物質刺激使用不當,固然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但如果對孩子失去信用,那麼其後果就遠非金錢所能挽回。
更重要的是,在家長對孩子允諾的同時,必須要進行一下逆向思考——是否應當用自己的期望來要求孩子,要明白,孩子和家長處於兩個不同的代際,因此也就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舉凡將自己的意志、願望強加給孩子的家長,無一不會遭到最猛烈的失敗。
其實,正如我們本節開頭的名言所說的那樣,教育孩子健康成長,關鍵就在於激發其自發努力的上進心,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採用怎樣的手段,都必須圍繞這一核心來實施,舉凡對孩子上進心有損害的措施,都必須為我們的家長所特別注意。
當我們完成了這一輪的探尋之後,一個嚴峻的事實就此橫亙在我們面前:當家庭教育中激勵模式出現如此之多的問題時,就恰恰說明了我們的家長還不擅長於對孩子進行鼓勵。這一輪的探尋,僅僅標誌著一個開端,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家庭教育觀念的一大飛躍,還有待於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用更大的心血來完成。
本章後記
任何形式的鼓勵措施,無不希望孩子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一點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這一結論尤為貼切。
事實上,對於我們的家長而言,無論孩子是否能夠達到自己的期望,其對孩子的物質保障都是不遺餘力的,我們的家長從來都不缺乏對孩子的關愛之心。然而,愛得越深,就越是容易迷失在這種深愛之中。
對於孩子的物質刺激,就屬於一種另類的迷失。
當我們的孩子無法達到期望的時候,家長往往以粗暴待之,而當孩子取得了一定進步之後,家長又往往因為欣喜若狂而大加賞賜。這樣看上去毫無章法、近乎錯亂的家庭教育,其實正反襯出家長對於孩子的深切關愛與希望。
對於我們的孩子而言,有這樣的家長,無疑是一件幸事,但前提是家長必須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關於這一點,相信當我們的探尋完成之時,必然會發生質的飛躍。
第四章 教育手段單一,家長演變為應試教育的同謀者(1)
誰都知道,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學是不對的。但對於等好成績都等紅了眼的父母們來說,他們管不了這些,他們最舒服的感覺和稱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援學校教育,做好應試教育的同謀者。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父母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嗎,就想去玩兒!你們老師不是讓你寫20遍新字詞嗎,你寫了幾遍了?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也是每個人都服從過的。現在想來,是不是很搞笑?
導讀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子女依附於家長而存在,其地位僅僅相當於家長的附屬品。因此家長也就毫無異議地享有對孩子的懲罰權。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深深植根於我國傳統文化中,直到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仍然未能完全擺脫這種觀念在各個層面的影響。
受這些觀念的驅使,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面對來自孩子的質疑與反抗,往往會在盛怒之下,選擇以暴力手段解決問題,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悲劇。
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徐力,因不堪忍受學習重負和母親的毆打與逼迫,殺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2005年5月16日,江蘇金壇市中學生李小明,同樣因為不堪忍受母親的體罰,選擇以殺母的方式尋求解脫……
在近年來,這樣的事件頻頻發生,讓我們不由得在痛心之餘產生大聲質問,在當今社會下,家長體罰孩子的現象為何遲遲不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