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海軍的情況就是,擁有先進並且數量眾多的軍艦,但是卻嚴重缺乏能夠操作這些大中型軍艦的人才,以及完整由熟練的後勤維護系統。就連遼海艦隊在役的幾艘中型軍艦,還是依靠德國駐青島海軍基地來協助維護。
聽完這番海軍概況彙報之後,吳紹霆問道:“之前青島戰爭俘獲的另外兩艘戰列艦,丹後號和石見號,目前情況怎麼樣?”
程璧光回答道:“馬尾那邊三個月前發來訊息,這兩艘戰列艦全部修復完畢,不過更換了幾座不符合我們中國炮彈系統的副炮。”
吳紹霆暗暗嘆了一口氣,三個月前才修復完畢,也就是說為了修復這兩艘戰列艦前後花去足足一年多的時間,這時間差不多都可以製造一艘全新的戰列艦了。當然,他不是為馬尾造船廠的效率感到不滿,而是為中國目前的工業進度感到失望。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大型戰艦的技術上非常匱乏,不僅是裝置,還有人員的個人素養。
沉默了許久,他緩緩的開口問道:“程副官,你們海軍部認為這兩艘戰列艦對於我中國海防事業有多大幫助?”
程璧光猶豫了一下,隨後說道:“如果單純是從目前軍事直面上來說,這兩艘戰列艦的意義非常巨大。但是假如從海軍實際需要的角度來說,其實這兩艘戰列艦可有可無。”
他這番話說得非常有力,並非是因為胸有成竹,而是下足了極大的勇氣。
對於任何一箇中國海軍人來說,他們無時無刻不是想著恢復甲午戰爭之前的海軍地位,自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已經整整二十年沒有戰列艦。面對西方國家快速發展,海軍噸位急速攀升,如果再沒有重型軍艦坐鎮海疆,這個漏洞只會越來越大。
因此,如果換做是其他海軍軍官,在回答吳紹霆這個問題時一定會一口咬定戰列艦對中國海防的重要性,而不是把話一分為二的說兩頭。
也就是說,程璧光說這番話,已經是違背了中國海軍長久以來渴望的願望,這是需要一種極大的勇氣和魄力才能做出如此判斷。程璧光對海軍無比熱忱,正因為如此他才不希望因為“願望”的熱潮而影響“實際”情況。
吳紹霆只是看了程璧光一眼,依然沒有說話。
這時,何福光倒是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這兩艘戰列艦的開銷成本實在太大了,而且目前國際上的海軍戰術太過死板,一旦第二代戰鬥機能夠透過戰艦起飛,這種笨重的大型戰艦實在是難以為繼。除非有非常健全的編隊,可如此安排的話反而會有更大的經費壓力。”
會場上起了一陣短暫的議論,有人認為戰列艦是海軍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有人支援程璧光的觀點,一時間沒有明確的意見。事實上,在這個時候戰列艦的是否啟用確實陷入很尷尬的境地,要說作用和好處必然是有的,要說負擔和累贅也是存在的,最終決策權還是要看元首是如何打算。
在沉思許久之後,吳紹霆終於開口做出了決定,他表情和語氣非常堅定的說道:“把這兩艘戰列艦都賣掉吧。阿根廷、奧匈帝國、土耳其都可以,誰想要就賣給誰。”
聽到這裡,會場一下子沒有議論聲音了,只是很多人在心裡覺得吳紹霆說這番話有些太隨便了,就彷彿這兩艘戰列艦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巴不得早點甩出去。
然而,吳紹霆心裡早就打定主意,之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是因為考慮到如今才是一九一六年,正是戰列艦投入使用的黃金時期,而這個黃金時期最起碼還會持續十多年。不過他以超前的意識提前開發航空戰列艦,其目的正是為了跨躍戰列艦時期,直接進入海軍航空兵種的時代。既然有這樣的覺悟,那就要堅定不移的貫徹到底。
更何況,縱然海軍航空兵種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得到實戰驗證,但西方的軍事科技學家們絕對不會全部是白痴。只要中國稍微開展一場軍事演習,把航空戰列艦推出去溜一圈,必然會引起不小的轟動,也會讓全世界意識到全新的海戰模式誕生。
他不在乎此舉是否能夠徹底撼動戰列艦的地位,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為了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爭執不休,毅然建造了兩艘大和級戰艦。直到海戰演變的太快,這才讓忠於戰列艦海軍模式的人感到震驚,這也是為什麼大和級三號艦“信濃”號建造一半時突然改為航空母艦的原因。
中國海軍原本就落後世界一大截,現在不是計較海軍規模的時候,而是考慮海軍模式。既然在軟體上落後,那必然就要進行跳躍式的追擊。當世界諸國忙著鑽進無畏艦、超級戰列艦的開發和訓練時,中國直接開始進行航空戰列艦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