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男人們就回鋼鐵廠,這幾天就這樣吃飯,大家也熱鬧一下,聯絡感情。
哪裡知道有人掉鏈子!
有些人就是賤皮子,屬破車子的,一天不砸吧不兇兩句,她就難受!
王路把今日的工分本拿過來,他現在覺得當初隊長一定要多花點錢買了本子和筆給他記賬是多麼英明!
很多村記工分記賬都隨便在牆上地上劃拉一下,沒多久就模糊忘了,經常弄糊塗賬。
他就不會!
各家各人的清清楚楚的,就連他不在家的這段日子也記得明明白白的。
柳秀娥、陳秀芳、莫茹等人都能幫他記上。
莫茹今日帶著陳秀芳和單蝶琴去拾棉花,莫茹一個人拾了120斤,陳秀芳拾了40斤,單蝶琴拾了43斤。
莫茹一個人就拿了六十工分,是隊裡最高的。
再算別人,算下來以後自然還是周誠仁家工分最高……這樣算到最後,趙佩蘭、王連花家最低。
就連陳秀芳因為跟著莫茹拾棉花,哪怕只有一個人拾棉花掙工分,卻也比這兩家高。
趙佩蘭不樂意了,“俺沒去拾棉花,俺拾棉花工分也不低。”
周誠志道:“那你明天就拾棉花,一天至少拾四十斤。”
拾棉花也不是那麼好拾的,又不是後世新疆那種大面積的棉花,這時候棉花小花桃子也很多,需要一個個剝開,如果有一個大花就有好幾個小花陪著呢,所以拾棉花不但累,手很疼。
趙佩蘭覺得自己生了兒子有功,才不去拾棉花呢。
周明閱和王路兩人感覺有生以來第一次算賬這麼快!
按照工分分肉菜。
趙佩蘭的婆婆不敢說啥,她可怕周誠志,趙佩蘭的娘不知道厲害,喊道:“也得按人口分,俺們這麼多人呢。”
二隊的人都怒了,“不是我們隊的一邊去,別礙事兒,我們開會算工分你們外隊的來幹嘛?”
“邊兒去!”
按照工分分肉和菜,趙佩蘭家一大家子分了一碗。
周明愈家拿了一個大瓦盆,裝了一大盆子!
其他人家或多或少也都分了。
分的多的,高興得很,趕緊端回去吃。
分的少的,遷怒趙佩蘭,原本可以跟著大家一起吃,你們可好,非要弄么蛾子,“這下好了,真是見不得大家過好日子!你都嫁人了你還能帶著你爹孃你哥哥弟弟過一輩子啊!”
“你自己蠢就算了幹嘛還連累我們嗎?我們又沒叫親戚來!”
趙佩蘭還在那裡說要按人口分,口糧是這麼分的。
周誠志都懶得搭理他,各家家去吃飯了,打的多的,就在自己本家分一分,和打的少的勻一勻。
實在是少的,但是也沒叫外村人的,那些多的再給勻一下,這樣也能吃到不少。
只有趙佩蘭、王連花以及另外幾家叫了人來的,沒人和他們勻,只能這般。
趙佩蘭的娘看著分到手的那一碗可憐的菜,裡面都沒幾塊肉。
她看趙佩蘭的婆婆要端,趕緊搶過去,用手巴拉巴拉先把裡面的肉挑出來給自己孫子分了,分完又和自己老頭子兒子分著把菜吃了,把菜湯喝掉。
吃完了,她瞪了趙佩蘭一眼,“這也吃不飽啊?饃呢?”
分的幾個饃也拿走了。
趙佩蘭一家子還乾瞪眼呢。
趙佩蘭的娘道:“行了,還真以為你多大本事讓我們過來吃肉呢,這麼窩囊,真是白養你這麼大了。”
兄弟和嫂子們也抱怨不迭,“可不是咋地,以為能隨便吃呢,吃這兩口還不夠咱們走路的,撒泡尿就沒了,還不如在食堂吃呢。”
一家子人揚長而去,留下趙佩蘭傻愣愣的。
她婆婆和公公氣得兩眼發昏,話都說不出來,她男人抱著兒子,也沒回過神來。
趙佩蘭哇的哭起來,王連花也道:“咱們再去要,要按人口分才對。”
孫玉娟罵道:“蠢貨,按什麼人口,口糧是人六勞四,菜、草、福利都是按照工分分的。”
這是周誠志對先進勤快人的補貼,要是工分沒用,那誰還勤快乾活
尤其有些村現在直接人八勞二,人口占八成,工分才佔二成,甚至還有村工分直接擺著好看,全部按人口吃飯。
那些勤快的也被打擊積極性和懶的看齊,懶得更懶,那可好了,誰也別想吃飽飯,餓著吧。
他們二隊之所以還保持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