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真的不夠看。村民們之所以很少製作粉條和薯幹出售,無非是因為費工,再加上產量低、沒有銷路罷了。

而遊客們以前都只是在超市裡見過薯幹、粉條的模樣,從來沒有見過它們的製作場面,如今一見,倒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在超市裡購買的粉條、薯幹雖然看起來很漂亮,但是有沒有安全隱患誰也說不清,像蕭家這樣明明白白地手工製作,自然讓遊客們心動不已。雖然他們等不及粉條和薯乾製成品的那一天,但是這些遊客還是先掏錢和蕭家訂購,回頭再寄到城裡就可以了。

幾天下來,蕭風就以薯幹6塊錢,粉條8塊錢的價格分別向遊客出售了1000斤和2000斤,如此巨大的收益讓村民們發現製作薯幹遠比出售新鮮紫薯要划算得多。

一萬斤紫薯賣給鎮上的商販,也就一萬塊錢,而製成薯乾和粉條之後,收入提高了兩三倍,只是多費點手工罷了。

受此影響,今年秋天銀杏村收穫的紫薯,絕大部分被製成了薯幹出售給遊客們,讓村民們的收入大為提高。

從此以後,製作紫薯乾和紫薯粉條成為銀杏村的一個標誌性產業,很多村民依靠紫薯發家致富,建起了紫薯樓、買起了紫薯車!

以前村民是受限於沒有銷路只能把紫薯賣給二道販子,現在銀杏村每天都有上百遊客前來旅遊,消化這點薯幹、粉條自然是綽綽有餘。更何況,未來鏡湖景區正式開放之後,會有更多的遊客前來,城裡人不就喜歡這種純綠色的手工產品嗎?

遊客們的蜂擁搶購讓蕭風產生了更多的想法,如何開啟更多的銷售渠道,把大山的饋贈出售給城裡人呢?

除了紫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