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0部分

恨之處的味道了。

由於楚琛忙著佈置博物館,衣櫃買下來之後,他就放在那了。等把博物館的事情都處理好了,楚琛又看到這隻衣櫃,才起了興致,又把它仔細檢查了一番。

而檢查的結果也讓他大為驚訝,這隻衣櫃居然還有一個表面看不太出來的暗格,開啟一看,裡面除了放著幾本古籍之外,還有一幅看起來頗為厚實的手卷。而且,這幅手卷居然還是用的蠶繭紙書寫的。

蠶繭紙以字意來理解,是用蠶繭殼製成的紙。這種紙歷史悠久,其中劉義慶撰《世說新語》中就介紹道:“王羲之書蘭亭序用蠶繭紙,紙似革而修也”,清晰地說明王羲之書寫《蘭亭序》用的是蠶繭紙。

蠶繭紙的特徵為紙質很薄而正面光滑,纖維交織均勻,抗蟲蛀壽命長,寫字後墨透紙背,光滑爽利。實為紙中上品。

現在已很難見到晉代蠶繭紙,所能見到的是宋代的蠶繭紙。紙色淺黃類似繭絲外觀。但據研究,所謂蠶繭紙。其實並非蠶繭做成,而是一種構樹(又名楮樹)皮纖維製造的紙。

構樹皮含有一層膠衣,且纖維純淨潔白,造成紙之後,光亮細膩,白如蠶繭、細如蠶絲,故名蠶繭紙。

不管怎麼說,既然這幅手卷能夠用蠶繭紙這種上品紙張書寫,想必不會太差。於是。楚琛就連忙叫上其他人一起,小心的把手卷展開。

這幅手卷的篇幅非常長,展開之後長度足有二十多米,而上面的內容,當即就讓大家驚呼不已,因為上面的內容不但和薛稷的《信行禪師碑》相同,而且看起來好像還是真跡。

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全都是因為作者薛稷在書畫藝術上的成就實在太出眾了。

想必大家都知道,漢字在其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篆、隸、草、楷、行多種形體和寫法,但在印刷品中最為廣泛採用和流行的字型,則是隸屬於楷書的宋體字。這種字型因其疏朗挺勁、骨氣洞達、形體精幹、表意顯豁而備受推崇。

宋體字,顧名思義。就是在宋代創造的字型。事實上,宋體字也確是因為在宋代得以欽定和流傳而得名。長期以來,傳說宋體字是秦檜創造。因為他是奸賊,所以宋代朝廷就將它收為國體。稱宋體。

這是由於秦檜為了取悅宋徽宗,對其創作的“瘦金書”刻意模仿。這才有了後世的仿宋體之說,也有了這個傳說。但這其實並不是對宋體字的奠基和首創,而只是宋體字在演化和發展過程中的嬗變。

事實上,宋體書法的鼻祖是與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齊名的初唐四大書法家薛稷。

對於薛稷,人們或許有些陌生,但要說到他的曾祖父薛道衡、祖父薛收、外祖父魏徵,那可就家喻戶曉了。

魏徵對於書法也頗有研究。他的四子魏叔瑜,更是以擅長草書而著稱。在長期耳濡目染中,薛稷有了創新書法藝術的便利條件。

一天,薛稷在魏徵家裡看見褚遂良的書法,愛不釋手。他於政務之餘,就常去觀摩、臨習,進而“銳意模學,窮年忘倦。”

景龍末年某月一天,唐中宗大會賓客,並擺出裱糊好的王羲之、褚遂良書寫的《閒居孤樹賦》,讓眾人欣賞,薛稷特別鍾情於褚遂良書法,一邊欣賞一邊在自己衣袍上用手指摩寫,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從此,薛稷對褚遂良的仰慕之心日見隆盛,對褚遂良的書法藝術更是臨摹不輟,到最後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時人皆稱“買褚得薛,不失其節”。

除此之外,薛稷還向精於草書的四鼻父魏叔瑜學習草書。

期間,他不僅融會了漢字在長期書寫過程中所形成的諸多優勢特徵與傳統技巧,而且更創造了一種極具個性特點和藝術魅力的筆運與書道。這使其書藝在達到藝術上乘的同時,更具有了易於被大眾接受和社會傳播的特點。

於是乎,這種具有藝術性,又不曲高和寡,頗具實用價值的字型,最終成為漢字書寫與傳播的範本,為今天所廣泛使用和傳播的宋體字的最終形成奠立了堅實的砥基。

對於這一點,明代學者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論及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時說:“初為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近人葉昌熾在《語石》中更進一步闡釋道:“……參以褚登善、薛少保(薛稷),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世稱瘦金書也。……今之仿宋體,亦是從此中脫出。”

因此,如果正本溯源,薛稷為宋體字的鼻祖應該當之無愧。

雖說,現在宋體字為宋人所創造的“想當然”中,真正的首創者薛稷卻漸漸被遺忘。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