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孚琦沒有給李銘山任何說話的機會,直接就下了一道命令,免除其消防營山字營管帶之職,並執行一百軍棍,陸軍衙門永不錄用。
李銘山喊冤都來不及,直接就被拉出去了。
孚琦消了消氣,讓吳紹霆、韋汝驄先出去了。
等兩人離去之後,王長齡有些憂慮的說了道:“將軍,您這樣就免除了李銘山的軍職,萬一總督府那邊不認同,那豈不是尷尬了?”
孚琦冷冷的哼了一聲,說道:“張人竣他敢!李銘山不過是一個小角色,要是張人竣為了李銘山來和我翻臉,除非他是傻子!”
王長齡嘆了一口氣,道:“就算張總督不會過問,可是李銘山的舅舅黃士龍勢必會不肯罷休的呀!”
孚琦拍了一下桌子,說道:“他外甥闖出這麼大一個簍子,如果黃士龍自己要出來做這個冤大頭,我正好直接連他一起辦了。哼,決不能在姑息下去了!”
王長齡看著孚琦盛氣凌人的臉色,不知道該再說些什麼。
第67章,整軍訓練
轉眼間,燥熱不堪的八月就這樣過去了,縱然時節進入了初秋的季節,可是廣州依然還有著濃厚的夏末餘熱。除了天氣依舊火熱之外,全國上下對立憲的請願呼聲同樣是水漲船高。各地諮議局連日召開請願會議和民眾集會,眼巴巴的指望著清廷宣佈頒發憲法大典。這些地方士紳們都在幻想著成為立憲的功臣,等到立憲成功之後分得一杯權力的湯羹。
可是他們根本就不明白,深居北京紫禁城大院裡的老佛爺一直都不過是在拖延時間罷了。
老佛爺早已習慣了墨守陳規,這種壞了祖宗規矩的事情,就算是情勢所迫之下必須執行,那也不能在自己手裡執行。她不想背這個名聲,無論這個名聲是好是壞。她只求安度晚年,把這個爛攤子交給下一任掌權者去料理好了。
自從吳紹霆幫助李福林順利脫身之後,他在同盟會的地位立刻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前不久,身在香港的孫中山委託廖仲愷轉達了一封親筆的道謝信給吳紹霆,這就意味著同盟會不單單將其視為自己人,更是暗示著其在同盟會的重要作用。
吳紹霆深知孫大炮最會籠絡人,自己是一個實權主義者,又具備革命的決心,理所當然就是大炮哥要重點爭取的物件了。
不過,他內心中卻有自己的底線和計劃,與同盟會合作那是因為時勢所趨,畢竟大革命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但是同盟會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組織,他對孫中山、國民黨等等是否能夠完成救國大業深表懷疑,既然不能指望別人,那身為一個穿越的中國軍人,理所當然就要肩負起這個責任了。
相比於吳紹霆在同盟會的聲望,他在西郊軍營的情況就大不如前了。
那天晚上發生的鬧劇,讓所有新軍士兵對吳紹霆的看法大為不屑,這對於吳紹霆深入新軍之中造成了不少壓力。
雖然吳紹霆一開始以為這一切早晚會解釋清楚的,可是不得不承認,眼前這幾天自己沒少受到新軍士兵的冷眼。唯一值得慶幸的,那就是倪端以及部分加入同盟會的新軍是能夠理解自己的。
要不是考慮吳紹霆這個重要革命者的身份,倪端一定會對在所有新軍士兵當中為其解釋一番。不過,倪端詢問過吳紹霆,吳紹霆暫時還是不願意把自己弄的太過招搖。
在九月中旬時,吳紹霆想到了一個提高自己在新軍中威望的辦法。他決定對第一標轄下三個營進行一次全新的整頓訓練,就用自己訓練山字營後哨的方式,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漸漸深入士兵的心中。
他把這個計劃先與倪端商議了一番,倪端立刻就同意了,並且主動去說服了另外八個訓練官。這八個訓練官當中有三個是同盟會成員,當然就與倪端在明在暗的配合,很快就取得了其他所有訓練官的同意。
可是,當吳紹霆重新整軍訓練的計劃上報到第一標代理標統趙聲,趙聲卻“以二十四鎮業已接受訓練,不必多此一舉”為理由拒絕了。
趙聲雖然未曾加入同盟會,但是他是知道倪端的真實身份。如今倪端與吳紹霆走的很近,而且這次同盟會營救李福林的事情也有吳紹霆參與其中,趙聲可不是一個愚笨之人,這其中的關係自然是心知肚明瞭。
他之所以與同盟會的人有聯絡,那是因為自己看得出來這幾年會黨在全國作亂的大勢所趨。而他又選擇暫時不加入同盟會,則是對同盟會還有幾分不信任,畢竟這幾年會黨作亂的規模是越來越大,但歸根結底並無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