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彆著急,慢慢來”。他們誇口:光賣石油,就夠俄羅斯過100年;賣天然氣,又可過100年;賣森林,又過100年;最後賣女人,還可過100年!讓人羨慕的還有俄羅斯的社會保障:公民醫療全由政府負擔;孩子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的教育費用,全由政府承擔。據說,莫斯科的人均月收入在9000人民幣左右,沒有醫療和教育這兩個後顧之憂,生活的安逸和放鬆,從俄羅斯人的臉上,已可看出幾分——“老大哥”畢竟還是老大哥。61從宮殿廣場拍攝的冬宮 2006年8月13日攝聖彼得堡:聞所未聞的故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首歌,中國的演唱者和聽眾一定比俄羅斯多。有關此歌曲誕生的過程,國內一般認同翻譯此歌的翻譯家薛範的介紹,大致經過是:1956年,當時蘇聯正舉行全國運動會,由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攝製了一部大型文獻紀錄片《在運動大會的日子裡》。電影廠邀請著名作曲家索洛維約夫…謝多伊為影片配樂。作曲家與詩人馬都索夫斯基合作為影片寫了4首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便是其中的一首。米哈伊爾·馬都索夫斯基是蘇聯著名的歌詞作家,他所作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出色地描繪了俄羅斯大自然內在的淳樸的美;歌曲中年輕人真誠激動的心聲、萌生的愛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別之情都和這大自然的美和諧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維約夫…謝多伊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援和發展了詩歌形象,彷彿就是從俄羅斯大自然本身誕生出來的。據馬都索夫斯基回憶:當初這首歌拿去錄音時,電影廠的音樂部負責人審聽之後並不滿意,毫不客氣地對索洛維約夫…謝多伊說:“您的這首新作62 葉卡捷琳娜花園 2006年8月12日攝平庸得很。真沒想到您這樣一位著名作曲家會寫出這種東西來。”一盆冷水澆得作曲家垂頭喪氣。不過影片上映後,歌曲還是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第二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一舉奪得金獎。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是唱著“但願從今後,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登上列車,告別莫斯科的。可是,在聖彼得堡,俄羅斯導遊告訴我們:這首歌的歌詞本來是《你我永不忘聖彼得堡郊外的晚上》,發表後,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找到作者質問:聖彼得堡涅瓦大街夜景 2006年8月12日攝涅瓦河畔的婚禮 2006年8月13日攝打在冬宮的什麼部位?導遊後來解開了疑團:十月革命時,阿芙樂兒號巡洋艦發射的那一炮,不是實彈,而是空彈,只是釋出起義的訊號而已——這資訊,至少於我來說,以前是聞所未聞的。參觀冬宮的時候,導遊在介紹沙皇餐廳和珍寶館時講,十月革命時,衝進冬宮的人們把這裡的銀餐具拿走了不少;珍寶館裡馬賽克畫中鑲嵌的紅寶方 石,也被撬去了幾顆……大約因為面對的是中國遊客,俄羅斯導遊又自我解嘲地說:當然,他們這樣做,不能叫偷或搶,只是拿走“留作紀念”罷了!彼得保羅要塞 2006年8月11日攝涅瓦河上的阿芙樂兒號巡洋艦 2006年8月11日攝彼得大帝的身影在聖彼得堡隨處可見,以前我也一直把聖彼得堡的命名與彼得大帝聯絡在一起。這次去了才知道,這個城市的名字最初來自荷蘭,取意於耶穌的聖徒彼得,與彼得大帝沒有關係。“你應該知道,蘇聯的首都現在是莫斯科!”迫於政治壓力,作者只好把歌正處“白夜”的聖彼得堡,白天沒完沒了,黑夜的時間也就三四個小詞中的“聖彼得堡”全部改為“莫斯科”了。時。雖然如此,畢竟來去匆匆,3天的時間實在有限。如果假以更多時日,相俄羅斯人習慣到郊外度週末。莫斯科的郊外我們這次沒去,但聖彼得堡信聖彼得堡一定還有更多讓人聞所未聞的故事。的郊外確實相當漂亮,那裡有皇村(普希金城),有沙皇夏宮,有葉卡捷琳雖為近鄰,俄羅斯的面目總像是隔著一層紗,中國人到底也沒怎麼看真娜花園,還有那一馬平川、一望無垠的森林和草地。不過,聖彼得堡的市中切。心,帶有濃厚歐洲城市的特色,很多建築、雕塑乃至城市的規劃,都從歐洲城市移植而來,讓人流連忘返:富麗堂皇的冬宮以及宮殿廣場、彼得保羅要塞、涅瓦大街以及涅瓦河與另幾條縱橫市區的小河綴成的如水城威尼斯般的景緻,還有建築精美、歷史悠久的喀山大教堂,滴血的救世主大教堂,聖埃撒大教堂等等,所有這些,都使得聖彼得堡本來就比莫斯科讓人難忘得多。“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
送來了*主義”,中國人對此
無不刻骨銘心。這一炮,來自“阿
芙樂兒”號巡洋艦,它至今還靜靜
停歇在涅瓦河上。參觀該艦後,又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