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00萬元建起規模龐大的工人村居住區。143棟蘇式風格建築拔地而起,令人心潮澎湃。據說,當年的“工人村”總佔地面積達73萬平方米,是中國最早的工人住宅樓群。“工人村”的第一批住戶多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領導幹部、勞動模範、高階知識分子和高階技術工人。工業,鑄就了鐵西區的燦爛,輝煌而持久。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期,鐵西區這位“計劃經濟”時代的“天之驕35子”,從巔峰跌入谷底,有了兩個不雅的俗稱:一曰“貧民窟”——企業不景氣,困難群體多,環境髒亂差;二曰“度假村”——低檔歌廳、洗浴城等娛樂休閒場所遍佈,治安狀況複雜。2002年,瀋陽市政府作出鐵西區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的決定,鐵西區政府開始組織實施企業重組、“東搬西建”工程。到2007年底,方 共從市區內搬遷企業239戶,騰遷土地平方公里。鑄造博物館展示的車床 2009年3月5日攝隨著老工業街區改造步伐的加快,工業企業在老城區逐漸成為零星遺蹟。要不要儲存這些代表瀋陽甚至新中國工業發展程序的歷史遺蹟?剛開始是有爭議的。歷史,僅靠人的記憶,終歸不牢靠。把對歷史的記憶,透過對原物、原址現場保留,作為一種活生生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