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不然方圓300海里出現那麼多的魚群不斷的重新整理提示能把他轟炸暈了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海道近海幾乎沒有什麼大型的魚群了,要麼就是那種經濟價值不高的魚群。北海道近海的漁場被島國人數百年的捕撈已經形成了比較匱乏的狀態。想要有大收穫必須要去到島國海那邊或者是千島群島附近的海域捕撈才是正確的選擇。

以前南野秀一捕魚船隊才十幾艘漁船的時候覺得賺的錢並不是很多。出海一趟就賺個幾百萬日元。除非是捕撈到大量的金槍魚才會大賺一筆。那時候他還一度懷疑他都不需要幹遠洋捕撈這一行了。只需要不斷的打撈沉船寶藏就可以。畢竟打撈一次沉船寶藏不知道賺了多少錢。

但是到了現在他終於認識到遠洋捕撈到底是有多麼多賺錢。他之前捕魚隊才十幾艘,現在他可是擁有了37艘漁船。當漁船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出海捕撈一次的收穫絕對是非常的客觀的!

等到目前他這20艘1000噸位的拖網漁船到來後他才認識到!

他這些噸位1000噸的大型拖網漁船,總長47米、船寬8。5米、型深7。22米、它在捕撈時,會放下週長達600米的巨型捕撈網,由兩個重達1。2噸的巨型鋼鐵支架把漁網撐開,形成一個寬50米、高25米的橢圓形網口,在海底進行拖網作業!水深作業500米。捕撈作業能做到深度500米已經基本夠用了。很少有魚群生活在500米以下的。那種都屬於非常罕見的魚群了。

捕撈網需要由4到8個人同時下網,下網後,由機械進行操作。這大型漁船具備極強的抗風能力,即使是海上1o級大風也能進行捕撈作業!

只要發現了魚群形成漁場,一天捕撈個幾十噸那是非常輕鬆的事情。這就是大型拖網漁船的恐怖之處。你可以想象一下,20艘魚群收割機不斷的放下拖網來回的拖拽。只要魚群密集,短短一個小時估計就能把魚群形成的漁場捕撈一個乾乾淨淨。

海洋上面的魚群一旦密集起來那是非常壯觀和恐怖的。魚群密集起來就會形成漁場,漁場就是這麼得來的。為什麼叫北海道漁場,它並不是指養殖的漁場。其實是指北海道的海域魚群密集,天然形成漁場的意思。

目前已經進入到了1954年的時間,之前的便宜魚類比如沙丁魚,鯡魚,秋刀魚,魷魚,鮐魚等等價格在慢慢的提升。現在他擁有那麼多的漁船也開始不斷的捕撈這些魚群。無論什麼型別的,大小通殺!

到了他如今的船隊規模不已經不需要走專門捕撈高經濟魚類了。現在是以量取勝階段。

這一次南野秀一的目的地就是前往島國海的北部海域捕撈。

經過數天的航行,他帶領的捕魚隊總算是來到了島國海北部的海域。

來到這裡之後他就發現魚群非常的密集。

“到了我目前的船隊規模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見到一群魚群就過去捕撈了。我需要發現形成漁場的海域再過去進行捕撈作業。”比如這邊發現一個魚群,那邊又發現一個魚群這樣兩邊奔襲去捕撈有些得不償失。這一次並不是像以前幾艘漁船行動。這一次可是20艘漁船一起行動。

他需要發現這種十幾群魚群,甚至幾十群魚群出現的海域進行捕撈。因為那種十幾群魚群,幾十群魚群聚集在一起的才叫形成漁場!

後世的大型捕魚隊遠洋捕撈也是如此,就是專門尋找形成漁場的地方進行捕撈行動的。這樣一來發現一處這種形成漁場的地方就會捕撈到盤滿缽滿。

不過想要尋找到這種形成漁場的地方可不容易。如果南野秀一沒有系統幫忙尋找的能力就需要經驗了!

形成漁場的海域有時候是隨機性的,需要結合天氣,海流,地域,季節等等的各種因素。甚至有些地方浮游生物豐富的地方也會形成大型漁場!

有些淺海也會形成大型漁場,當然淺海那種地方形成的估計都是那種上層魚類。以上的知識南野秀一也瞭解一點。不過他畢竟不是資深的尋找魚群高手!他這些年都是依賴於系統的幫助。(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一章 發現漁場

島國海自1946年以來,漁業資源有逐漸減少的趨勢。1970年代後期,魷魚捕撈集中在島國海的中部,鮭魚捕撈多在北部和西南部淺海進行。

以目前來說這邊的漁業資源還是非常的豐富的。

北部海域冬季結冰,特別是西伯利亞沿海及韃靼海峽。海水通常以反時鐘方向流動。西部有含鹽度較淡的寒流南下,東部有含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