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攬客貨”,改作了“攬載為第一義,運漕為第二義”,將招商局的主營業務放在客貨運載上。
招商局成立之初,也和沙船業一樣,與外國輪船公司發生激烈的競爭。但由於船政的大力支援,英國太古、怡和輪船公司,美國旗昌輪船公司均多次針對招商局發起的商戰都被擊敗,在一干熟悉近代西方商業運作規律的“買辦股東”的通力合作下,旗昌公司破產,太古、怡和則被迫三次與招商局簽訂“齊價合同”。朝廷的政策支援,與經驗豐富的民間經理人之間的通力合作,使招商局迅速開啟局面,躋身中外大輪船公司之列的主要原因。隨著招商局業務的不斷擴大,不但吸納了不少沙船業的水手勞力,也給沙船船主們帶來了一線希望。
沙船船主們曾寄希望於朝廷在惡劣的商業環境下給予他們必要的保護,但他們畢竟屬於“落後生產力的代表”,如果不改變的話,只能與他們那些沉重蠢慢的沙船一起,接受被時代淘汰的命運。而招商局運作的成功給了沙船船主們以很大的啟發。他們開始集資購買小火輪船,代替古老的沙船,以期走出困境,重獲生機。但是中國國內目前能夠生產蒸汽輪船的船廠並不多,而且現有的船廠除了福建船政局和江南製造總局外,都是外國船廠,這些船廠大多隻對生產大型輪船感興趣,對於可以用來在內河進行航運的小火輪船,並不願意承造。
而林義哲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將江南製造總局“船務分離”、“造民用小火輪船”的建議,無疑是相當有針對性和具備可操作性的。
對於建造3000噸以上的輪船,造過“90天炮艦”的江南製造總局尚無把握,但造用於運貨的小火輪船,卻是綽綽有餘的!
“這個辦法好。”李鴻章撫掌道,“若能如此,不但滬廠得脫大困,民間船運亦可得興,日後我大清萬里江河,當是中國輪船之天下!”
多年以後,李鴻章仍將開辦輪船招商局及江南造船廠興造小火輪一事,看作自己事業上最璀璨的一次成功,其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