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說,我在這裡沒事。但是我做了很重要的事情,第一吃飯,第二拉屎,第三睡覺。每天做這三件事。他們讓我參觀,我不去,不答應訂同盟條約我哪裡也不去。後來,毛澤東同蘇聯駐華大使談到這件事時還義憤填膺,說在莫斯科,“科瓦廖夫招待他,費德林當翻譯。我發了脾氣,拍了桌子。”
蘇聯駐華大使羅申因與日本共產黨會談時涉及一些事情,需要毛澤東出面接見,但毛澤東拒絕了。
這段時間,師哲特地找了一些有關俄國和歐洲歷史人物傳記的影片,如《彼得大帝》、《庫圖佐夫》、《涅夫斯基》以及《拿破崙》,放給毛澤東看。
1950年1月1日,羅申到別墅來拜訪。毛澤東對羅申說,他原定在蘇聯停留3個月,現在鑑於“國內的工作情況”,他打算把時間縮短為2個月,1月底離開莫斯科,2月初回到國內。
毛澤東之所以縮短訪蘇時間,一方面如他自己所說,是出於國內的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可能是毛澤東覺得,既然中蘇條約無法簽訂,他也就沒有必要長時間地留在莫斯科,所以決定提前回國。
西方記者促成了斯大林態度的改變(1)
4。 西方記者促成了斯大林態度的改變
但是,不愉快的日子終於在1950年元旦那一天結束了。據毛澤東講,那天,斯大林同意簽訂同盟條約,我同意發表對塔斯社記者談話。
斯大林為什麼突然改變了想法,同意簽訂新的條約?原來,正當毛澤東與斯大林的會談陷入死衚衕的時候,西方國家幫了毛澤東的忙。英國新聞社發表訊息說,毛澤東在莫斯科被軟禁了。這可是涉及蘇聯國際聲譽的大事,斯大林不會等閒視之。於是,中蘇雙方商定,以毛澤東答記者問的形式闢謠。
幾乎就在毛澤東答塔斯社記者問的同時,緬甸、印度和英國表示要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自己也認為,這一點可能“促使了斯大林態度的改變”。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份檔案宣稱,美國將調整對亞洲的政策,放棄臺灣,脫離中國內戰。這給斯大林的印象是,美國不會介意莫斯科同北京締結新條約。
在上述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斯大林改變了初衷,同意重新簽訂條約,並允許周恩來到莫斯科來。1月2日,毛澤東的《答塔斯社記者問》赫然刊登在《真理報》上。當塔斯社記者問毛澤東在蘇聯將逗留多久時,毛澤東回答說:“我打算住幾個星期。我逗留蘇聯時間的長短,部分地決定於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的時間。”塔斯社記者還問毛澤東在考慮哪些問題?毛澤東表示,在他考慮的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現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蘇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貸款問題,貴我兩國貿易和貿易協定問題,以及其他問題。”毛澤東還提出,他打算訪問蘇聯的幾個地方和城市,“以便更加了解蘇維埃國家的經濟與文化建設”。①
從答記者問來看,毛澤東把解決中蘇條約作為優先考慮的問題。而對斯大林來說,他既然同意媒體發表毛澤東的答記者問,也就表明他願意重新討論條約。
此前,毛澤東已經明確表示過,他不想外出參觀,現在,他卻主動提出這一要求。這說明,1950年元旦那天,毛澤東的心情開始由陰轉晴。
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在談到《答塔斯社記者問》的意義時說,它“緩解了僵持狀態,搞活了關係,開啟了局面”。
毛澤東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1月2日下午,他在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說:“最近兩日這裡的工作有一個重要發展。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來同志來莫斯科,並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貸款、通商、民航等項協定。”②
《答塔斯社記者問》見報的當天,即1月2日下午,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到毛澤東住處談話,詢問毛澤東對中蘇條約等事的意見。毛澤東提出三種辦法:1。 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樣做有極大利益。中蘇關係在新的條約上固定下來,中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階級左翼都將感覺興奮;可以孤立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在國際上我們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資本去對付帝國主義國家,去審查過去中國和各帝國主義國家所訂的條約。2。 由兩國通訊社發表一個簡單的公報,僅說到兩國當局對於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他問題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在重要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而不涉及詳細內容,實際上把這個問題拖幾年再說。這樣做,中國外長周恩來當然不要來。3。 簽訂一個宣告,內容說到兩國關係的要點,但不是條約。這樣做,周恩來也可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