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的洪武、永樂兩位皇帝,好幾次派人拜訪他,想請他入京一見,他都避開。你說怪不怪?”
那較小的道士道;、這故事我已經聽師父說過了。不過聽說他雲遊四川的時候,還是和洪武帝的一個兒子蜀獻王交過朋友的。師父說張真人並無世俗之見,在他心目中,皇帝和平民都一樣。他交朋友是講緣份的。倒並不是因為對方是皇帝才特地避開。”
年紀大的那個道士喜歡用“你知道嗎”做口頭禪,不料他講的這個故事,師弟比他知道的還多。他心裡不大高興,為了維持做師兄的體面,哼了一聲,說道:“你知道張真人是什麼地方的人嗎?”小道士道:“大概不是湖北就是湖南吧?”大的道士冷笑道:“差著十萬八千里呢,咱們的張真人是遼東人!”
小道士道:“哦,咱們武當派的祖師竟然是遼東人嗎?這個我倒沒有聽見師父提起過。”
年紀大的那個道士覺得有了面子,得意洋洋地說:“你以為我騙你不成?張真人是遼東人這個事實,武當山上的道家弟子,年紀在三十歲以上的,差不多都知道。”
小道士莫名其妙,說道:“這和年紀有什麼關係?”年長那個道:“怎麼沒有關係??你知道嗎?本門慣例,道家弟子是隻收年未弱冠(二十歲為弱冠)的。即是說三十歲以上的弟子,至少入門已經十年多。你入門不過六年,現在也還沒到二十歲,當然沒人告訴你了。”
小道士道:“師兄,你越說我可越糊塗了。祖師的事蹟,每一個入門弟子都應該知道的為什麼要滿了十年以上,才能把祖師的籍貫說給他聽呢?”
年長那個道:“也不是入門滿了十年,就可以讓你知道。只不過因為在十年前,祖師的籍貫並不忌諱,現在則要忌諱了。所以大家都不願提起。要不是我告訴你,恐怕你再過十年,都未必知道呢?”
小道士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脾氣,繼續問道:“什麼忌諱?”
年長那個道:“這裡沒有外人,說給你聽也不打緊。你知道嗎——”
轉瞬過了三五十招,那小道士叫道:“師兄,這人使的劍法好像是——”
年長的道士喝道:“你別多管閒事,留神看我的太極劍法吧!”小道士一來是懾於師兄的威嚴,二來他也想學太極劍法,被大師兄一喝,果然就不敢開口了。
五十招過後,戈振軍漸感不支,那道士一招劃也三個劍圈,罩信了戈振軍身形,喝道:“撒劍”這一招名為“三轉法輪”,待轉到第三個法輪(劍圈))之時,戈振軍的劍非脫手不可!
就在此時,忽聽得有人喝道:“不敗,住手”聲音不大,語氣也不怎麼嚴厲,但聽在那道士的耳中,卻令他心頭一震!
來的是個老道士,這老道士正是武當派的掌門無相真人。
此時那道士剛剛劃出第三個劍圈,業已套住戈振軍的長劍,心頭一震,不知不覺間劍勢稍慢,劍圈劃得歪歪斜斜,戈振軍一招“大漠孤煙”,劍尖投入圈中一挑,“當”地一聲,那道士的長劍墜地。戈振軍也乖巧,心想:“他是不字輩的道家弟子,如此氣勢,定非一般弟子可比。我可不能損了他的顏面。”心念一動,連忙也裝作是禁受不起對方這一擊之力,自行扔劍。兩柄劍幾乎同時落在地上。
不過,他瞞得過小道士,卻瞞不過無相真人的眼睛。無相真人心裡想道:“此人能用連環奪命劍法抵禦太極劍法,在本門弟子之中,恐怕還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做得到。嗯,近年來本派人材寥落,我正悉後繼無人,此人倒不失為可以學武的上乘之選。就只怕他心計深沉,可以為善,也可為惡。若用於為善,當然是本派難得的人材;若用於為惡,那就反成禍患了。喂,我只好多費點兒心力教導吧。”
“這是怎麼回事?”無相真人問那道士。那道士惶然說道:“稟掌門師伯,你是親眼看見的,他佩劍上山,我叫他解劍,他不肯聽,還和我動手。”
無相真人哼了一聲道:“你看不出他是本門弟子嗎?他不是外人,何須解劍?”
那道士滿面通紅,說道:“他沒有向弟子講明,我是在和他交手之後,才知道他是同門的。”
無相真人心裡當然明白,這道士說得不盡如實。要不是這道士先動手,戈振軍決不會跟他打起來。不過由於這個道士乃是他的師弟武當派三個長老之一的無量道人的大弟子,他看在師弟的份上,也不想太過責備他,只是淡淡地說:“這條規矩,我本來想廢掉的,只因是本朝永樂帝的恩典,我只好讓這條規矩和解劍亭都保留下來。但望你們能善體我的用心,以後不要恃著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