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市政府,更是進入了一片狂歡。
“勝了!”將岸看到軍情簡報,也是倒吸一口涼氣,道,“這樣就勝了?肖白浪,他到底是什麼樣的怪物?”
秘書班蒙流出興奮之極的目光,道:“大人,皇家新軍打了勝仗,威名赫赫!有了這般的威名,更能夠震懾那些企圖偷稅、抗稅的商人了!”
將岸哼道:“那些個縉紳商人,逃到葛沽辦廠開店,依然還少有不逃稅、漏稅的。讓他們合法納稅,一個個叫嚷乒商民。查賬單,一個個叫嚷有背景靠山。葛沽不吃這一套,便又威脅說要讓朝廷中的靠山來收拾咱們!眼下,我倒看看,誰敢不守規矩?”
明末規模稍微大一點的商人,皆是有靠山有背景的。
明廷的文官、太監,大多數都接受了眾多商人的投靠,那些商人仗著有靠山,向來罕有納稅者。
反倒是一些軍閥割據之地,比如關寧軍駐地各類苛捐雜稅,那些商人得捏著鼻子認了。朝廷好欺負,那些不講理的地方軍閥可不好惹!
此時,特區政府透過此戰,展現出來的軍事能力,哪怕還不能證明超過關寧軍四鎮,但是發展潛力,卻遠遠超過那已經露出暮氣的關寧軍。
以軍功震懾宵小,自是殺雞用牛刀了。。。。。。。(未完待續。。)
第一四二章 勝了(二)求訂閱
保定府雄縣,高起潛手中統領遼東前鋒總兵祖大笀、大同總兵王樸、山海總兵張時傑這三鎮精銳兵力,做出了一副與韃子勇猛作戰的礀態。但是實際上,祖大笀、張時傑兩名高起潛關係好的嫡系,任務的保護高起潛人生安全。
而在前線真正與韃子拼命的,則是非高起潛嫡系的大同總兵王樸。
然而,令人覺得詫異的是王樸居然走狗屎運,居庸關斬首千餘級、涿州斬首兩百餘級。戰功在眼下,卻是頗為扎眼。
“這個王樸啊,是個人才,倒有點令弟‘祖二瘋子’的風範!”高起潛對著祖大笀笑道。
祖大笀淡然一笑道:“不外乎是靠其父王威,給他培養的千餘家丁而已!我關寧軍,普通士卒,也超過其王家的家丁!”
祖大笀雖僅是關寧軍中一位總兵,但其實也是關寧軍的大家長。祖二瘋子則是祖家老二祖大弼的綽號,當然也是祖大弼一名總兵。關寧軍在此時,有個綽號叫做“祖家軍”,由此可見祖家在遼東軍鎮中的影響力。
事實上,遼地向來兵兇戰危,所以容易產生武將世家。嘉靖年為征伐蒙古和女真諸部,使得遼地邊鎮軍事力量膨脹,讓李成梁家族輝煌了幾十年。“李家軍”輝煌時,一個家族出了八位總兵。但是,薩爾滸一役後,讓李成梁家族子弟損失慘重,殘餘子弟或是叛變滿清,或是遷往大明內地。或是逃亡至朝鮮。至此,曾經擁兵十萬的李家軍,徹底家道中落。。。。。。
而到了崇禎年間,“祖家軍”卻是突起。祖大笀、祖大樂、祖大弼三兄弟皆是總兵官。甚至其家奴出身的祖寬,也因為盧象升賞識,被提拔為總兵。
而以吳襄為代表的總兵官,則是與祖家聯姻的親戚。朝廷對遼東戰局。已經完全依賴祖家軍。尤其是遼東前線的官兵,更是隻聽祖家的命令,而不尊朝廷的聖旨。由此可見。祖家根本就是裸的軍閥!
祖家軍的崛起,始於袁崇煥的提拔。在崇禎二年,袁崇煥下獄之後。祖大笀居然憤然帥師毀山海關東去,等於是給皇太極打出一條安全的撤退道路。因為祖家在遼地的影響力,使得朝廷卻不敢給祖大笀降罪,怕逼得祖大笀率領大軍投韃子。
而崇禎四年,關寧軍鑄大淩河城,祖大笀守之,被皇太極圍城。孫承宗派吳襄、宋偉兩位總兵去救援,卻因為宋、吳兩人的矛盾而遭遇大敗。而大淩河城中被圍的祖大笀,一度被迫投降皇太極。
不過,祖大笀自稱以回錦州為內應為藉口。讓皇太極放他回去。回去之後,祖大笀再加上屢次與清兵激鬥。加上祖家軍在遼地影響力猶在,崇禎便未降罪,依然讓祖大笀做總兵官。
當然了,祖大笀是一名狡猾的投機軍閥。降而復叛、叛而復降,也是家常便飯一般。歷史上崇禎十五年,祖大笀便再次投降清廷。而祖大笀的投降,也逐漸為關寧軍整體投降滿清,埋下伏筆。
而吳三桂在崇禎十七年投降,雖然也是存在投機心態。但是至少已經是“祖家軍”中投降較晚的一位將領了。
忽然,一名軍官傳來軍情道:“高監軍、祖大人,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高起潛冷冷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