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彌補出身未能給他們帶來的尊貴之感,早在18世紀初,法國城市中等家庭中就已經盛行室內裝飾之風,鏡子、時鐘、油畫、塑像等這些曾經作為財富象徵的物品,此時也如雨傘、鼻菸壺和書籍一樣普遍起來。Maza; Sara; “Luxury; Morality; and Social Change: Why There Was No Middle�Class Consciousness in Prerevolutionary France”;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69 (June 1997);pp� 199~229�即使是今天視自己為世界第一個“中產階級社會”並自視為其他國家“未來圖景”的美國,Giddens; Anthony; The Class Structure of Advanced Societie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75,Cf� Vidich; op�cit�;pp�103~129�在其中產階級興起時期也是以大洋彼岸的歐洲文化與生活方式為其楷模的。Sherrer; Grace Bussing,“French Culture As Presented to Middle Class America By Godey�s Lady�s Book 1830~1840”; American Literature; 資料引自網站:EBSCO Publishing�難怪波德里亞說,“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人們總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你的符號”,因此人們“對地位和名望的追求是建立在符號基礎上的”。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第48、85頁。經濟能力的彰顯成為人們展現自身價值與地位的一個最有效的途徑。

中產與品味:一個時髦的話題(3)

中國媒體對中產的構建,恰恰說明了一部分中產,亦即文化媒介人群體,文化媒介人,最典型的莫過於電視、廣播中文化節目的生產者,或“品質”報紙與雜誌的批評家及所有新聞記者和新聞寫作者。Bourdieu,op�cit�;p�325�對中產關注的焦點所在。雖然他們對中產的描述都基於生活品味上,但其中掩飾不住的是對財富的推崇與津津樂道。媒體上的中國中產“優雅、智慧、收入豐厚;他們著眼未來、創造財富;因為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穩定而豐厚的經濟收入,他們追求文化品味和生活品質,物質生活上即使不是異常闊綽也是生活優裕。”北京:《時尚》雜誌網站,�trendsmag��cn。世界品牌與歐美時尚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內容。轎車、名錶、名酒、化妝品、時裝、保齡球、高爾夫球、酒吧、精品屋、舞廳、美容院、白領雜誌都是中國中產生活的必需要素。為此,媒體還給中國中產製定了住房、裝修、酒吧夜生活、餐飲、醫療、報紙閱讀等6個標準。要成就這樣的生活,著實讓剛步入中產的人們感慨“講品味是很累人的”,但過生活“又不能不講點品味”。廣州:《新週刊》2001年11月總第118期。不難看出,媒體上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的所謂值得推崇之處、其品味的高尚均在於它總是以西方文化為高階文化,以國際流行為判斷標準。這種標準相對於大多數正處在脫貧狀況中的中國人來說,未免顯得有些奢侈。

如果說媒體對中產的熱衷是因為要製造一個話題、一個“文化事件”的話,那麼商家則敏感到擁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費群體的出現給自己帶來的無限商機。藉助於媒體,商家不斷給予公眾這樣的暗示:你想擁有品質高尚的生活嗎?你想獲得某種身份與地位嗎?那麼就來擁有某種物品吧。在這一點上,房地產商顯得尤為坦率。他們宣稱,中產階層在置業時首先考慮的其實是購買一種生活品味,因為品味是表徵身份的一種手段。“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是幾年前南京一家房地產公司打出的廣告語;“高不可攀的不是品質,是品味”,更是一家樓盤在南京鬧市區的巨大廣告牌上打出的口號。這家房地產商向世人推介的品味是什麼呢?是依山傍水的法蘭西風情:在綠茵茵的草地之上,西式房屋緊傍著一彎流水,在溫暖陽光的照射下透著一片祥和與溫馨。上海一家公司則以“中產階層生活特區”向大眾推介自己,把Townhouse為概念的居住形態稱作為中產階層度身打造的社群模式和代表。自然、綠色、陽光,健康及居住的休閒性與舒適性,社群的交流空間與濃厚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