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5部分

火力支援任務是由第16艦隊裡面的火力支援艦提供的!

在半個世紀之前,世界各國海軍艦隊並沒有分什麼登陸艦隊與主力艦隊,因為當時超級大國之間的對抗並不激烈,也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而在超級大國對地區性大國的戰爭中,地區性大國的海軍是不可能與超級大國海軍抗衡的。所以,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這兩種艦隊是被編在一起的,並沒有分開。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種編制方法可以減少指揮上的環節,提高作戰的順暢性,更能夠有效的發揮出海軍的威力來,減少戰爭資源的浪費。當然,現在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這純粹是超級大國之間的全面對抗,而戰場上的變數就更多了,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夠在變化產生的時候做出迅速的反應。這一點相當的關鍵,而將兩種職能的艦隊分開來,也就正是要達到這個目的。當然,在作戰中,不管哪一方,其實一直留有一定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除非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戰爭雙方總會想法設法的加強海軍艦隊的編制的主要原因了。

與以往的登陸作戰相比,這次中國在中途島登陸作戰中採取的戰術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首批登陸的部隊的數量並不多,而且並沒有要建立灘頭陣地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是以特種部隊配合火力打擊,以消滅美軍抵抗力,而不是美軍本身為主要戰鬥目的。而這一戰術思想的改變,決定了登陸作戰方式的完全改變,而這些變化的基礎,都是建立在新的軍事技術上的,沒有新技術以及新裝備的支援,那麼也就不可能實行這一戰術了!

首批登島部隊的是兩支“蛟龍”特種部隊的分隊,總人數不過120人,他們的任務是前往美軍部署在島上的基地,然後為海軍火力提供引導,並且監視美軍的調動與部署,為後繼大部隊上岸做好準備。

章海平上尉就是這批部隊中的一員,而運載他上島的工具是掛在攻擊機機翼下的特種投送器。這種裝備是專門為特種部隊研製的,攻擊機在距離目標250公里的地方投下,這樣可以避免載機受到地面防空系統的打擊。而載具本身具有很好的隱身能力,且在飛行時並不向外輻射電磁波,在離開了載機之後,即在距離海面20米的高度上飛行,而到達陸地上空之後,這個高度會增加到50米左右,而速度也達到了4馬赫左右,這完全可以避免其被地面的低空防空火力擊落。在距離目標2公里的時候,載具上的止動火箭啟動,將其速度降低到了每小時800公里左右,接著,特種兵乘坐的彈射器將其彈射出去,而載具將按照電腦中的飛行程式,自動返回某一地區或者海域,由該地點的飛機,艦艇,以及地面人員回收,從而重複使用。彈射出去之後,特種兵不是依靠降落傘著地的,而是在單兵飛行器的推動下再飛行一段距離,避開可能出現的敵軍,然後平穩著陸。這樣不但可以降低在這個最危險環節的危險係數,同時還可以更準確的將特種部隊集中到一起,避免了著陸之後出現的問題。反正,對章海平上尉來講,這次飛行並沒有多少驚險的地方,就如同以往每一次演習中的一樣。

上島之後,上尉與他指揮的這個小分隊的另外4名戰友在預定的地點埋伏了一夜,到天亮的時候才離開了這裡。本來特種部隊在夜間行動更為方便,但是在前期的偵察中發現,美軍守島部隊在夜間派出了大量的巡邏隊,而且在美軍基地附近有著很多的感測器,所以夜間行動反而比較危險。而在白天,海面艦隊隨時可以為他們提供支援,因此,他們可以從容不迫的展開行動。

中途島並不大,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這隻算得上塊彈丸之地,但是其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前面已經提到過,中途島是進攻瓦胡島,即美軍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軍記得的唯一的前進地點,沒有了中途島的支援,那麼要進攻瓦胡島,恐怕就需要調動更多的艦隊來完成這一任務了。而且,中途島上一座深水良港,可以為中國海軍現在所有的主力戰艦提供停泊與一般維護,而島上的機場更是可以容納上百架戰略轟炸機,或者數百架戰術攻擊機。有了中途島的支援,中國的戰略轟炸機要打擊美國本土的話,將縮短至少2小時的飛行時間,同時可以提供更大的打擊選擇!

在這個不大的島嶼上,美軍的防禦力量卻不弱。在關島落入了中國控制之中後,美軍已經將中途島作為掩護瓦胡島,並且通往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的重要還是樞紐。從21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就著手擴建中途島上的軍事基地。在頭十年之內,美國從附近島嶼以及本土運來了數十億方的石料與水泥,將中途島的面積擴大了0。5倍,隨即在這裡修建了一座更大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