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始終不來,城中軍力不滿籤認,郭廷謂就萌生了投降的意思。當時,李延鄒擔任的是參軍,郭廷謂要求他寫一份投降書,李延鄒一聽就火了,堅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絕不投降!郭廷謂惱羞成怒,拔出寶劍進行威脅,李延鄒趁機奪過來,一劍削掉對方頭顱,立即招呼剩下軍士,將郭廷謂的親信都綁了,連同屍體一同送到城牆上,當著周軍的面,一劍一劍砍成碎塊,扔到城外,這還不算,最後抱著郭廷謂的腦袋一頓猛啃,對著手下人喊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叛徒的肉真不好吃!”
城外的周軍,看著城牆上一個文人打扮的人,耐心的切肉,抱著守將的腦袋大快朵頤,膽都嚇破了。
就這樣,李延鄒率領手下不滿千人的隊伍,硬是挺到了援軍到來。完全有理由懷疑,他手下的人不是感受到了勇氣,而是感受到了恐懼。
面對這樣一個“李瘋子”,誰也不想跟他結怨,誰知道他哪天饞了,想啃人腦袋?
李從善很煩,他早就受夠了朝廷上文武不和、相互扯皮、不幹正事,無奈,國主,也就是自己老爹幾乎被文管集團架空了。但凡有個什麼決定,一旦涉及到文管集團的利益,這群人就又哭又嚎,硬生生給你攪黃了。
可今天,李從善打算快刀斬亂麻,他有底氣,就是鍾國後——在文臣集團與鍾國後之間,李璟必然得聽後者的。
“諸位紛爭,可以休矣!今日議事,只關乎如何支援金陵,其餘勿論!”
馮延魯心裡一沉,未料到李從善會如此強硬,往日,這位閒散國公是很好說話的,今日怎麼……他仍不死心,上前施禮,直接與李璟對話。
“國主,歲末欽天監報告,紫微星移向天北,式微,此乃天時不利之象,依臣看來,應向大周示好,闡明永葆和平的態度。”
把老天爺搬出來,你信不信吧!
可惜,馮延魯不瞭解情況,你別說把老天爺搬出來,你就是把三體人搬出來,李璟也害怕回到後宮被自己老婆卷。
“馮卿,孤已經說過了,對待周朝,以仁義為先,但也不能坐以待斃,而今之計,還是要做兩手準備。”
“這……”
李璟也有些不耐煩,直接說道:“從善,樞密院意見如何?”
“回稟國主,南都四十二路兵馬中,各抽調一部分,組建三路援北軍,每路兩萬五千人,另,神威軍七千人,一共八萬餘人。”
“一應事宜,六部官員要盡心盡力,糧草、軍械、船隻、棉衣等輜重,務必要儘快備齊。馮卿,此等重任,非你莫屬了。”
堂堂國主,竟然要求馮延魯去辦事,這要是放在郭榮身上,就一句話的事兒,辦不好,提頭來見!沒辦法,南都文官集團是一個盤根錯節的整體,國主說的話,未必有馮延魯的好使。
“……臣盡心去辦!”
馮延魯沒辦法,心有不甘,可不能明著抗命,不過,暗地裡下絆子、穿小鞋是肯定的,他要盡心沒錯,卻是要盡心攪亂出兵計劃——將來,若有一天南唐被後周吞併,自己還能榮華富貴。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關鍵是支援金陵的將領,諸位可有人選?”
李璟掃視一圈,這下,反倒都沒人說話了,文官這邊是不想說,他們本來就反對,自然不想獻計策。武將這邊是不好意思說,畢竟,統領軍隊、支援金陵,意味著升官,不好自己推薦自己。
李從善見狀,啟奏道:“國主,兒臣舉薦一人。”
“何人?”
“鄭彥華,原翕州龍威軍總管,不久前調任德安節度使。此人善水戰。”
李璟思索一番,點點頭,說道:“其餘三部將領,何人承擔?”
李從善轉頭看了一眼,說道:“盧奉郎、柴刺史、李供備,你們三人可願意承擔重任?”
盧郢、柴克貞、李延鄒聞聽點名,立即站出來,齊聲答道:“願赴湯蹈火,保我大唐安寧!”
馮延魯及一眾擁躉見到此種情景,心中也都惴惴不安,事已至此,他們也不敢再多說什麼。
李璟暗暗鬆了一口氣,沒想到,出奇的順利,這下回到後宮,應該能夠安生幾天了。
【李延鄒,南唐忠臣,濠州之戰被郭廷謂所害!天理昭昭,英魂當歸!】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