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2章 桂塘隘口

砍帽子,不是砍腦袋,但是,砍帽子,確實是為了砍腦袋!

《武經總要》記載宋代普通士兵的裝束,其中包括皮帽、氈帽、抹額等頭上用品,趙匡胤與李煜搞軍備競賽,雖然顯得捉襟見肘,但帽子還是能夠提供的。

其中,多數佩戴的就是氈帽,也稱為“笠子”,或“范陽氈笠”,樣子就是《水滸傳》中豹子頭林沖戴的的那種。

這玩意兒,並不能有效抗擊傷害,一刀砍下去腦袋準破,它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保暖,二是遮陽遮雨。

按說,江南氣候炎熱,氈帽不應該佩戴,可如今已經進入秋末,淮南雨季反而陰冷,趙匡胤就命人大量製作,這一點來說,反而是“應天時地利”。

韓令坤下令“砍帽子”,不是讓督戰隊把徵淮軍的帽子都砍爛。

手下這幫丘八大爺,雖說已經成了正規軍,可正規軍也怕死啊,眼看著前面的人,要麼被射成刺蝟,要麼被串糖葫蘆,還往前衝純純腦子有病!

眼看徵淮軍不可處理,韓令坤也別無選擇,下令“砍帽子”就是讓督戰隊,挨個將後退、不前的人,帽子上都砍一道印跡,同時發話——

“天亮之後,檢查諸軍帽子,凡丟失者,或有刀印者,軍法從事!”

先威逼,現在還不能殺,但放話出來,老子能秋後算賬!

緊接著,又以利誘,激勵軍士——

“先破隘口者,記軍功,升軍校,賞賜鎧甲、金銀!”

威逼利誘,屢試不爽。

當然,韓令坤也不是蠢材,執意要讓軍士送死,重新集結之後,一方面令全軍盾牌集結起來,組織敢死隊,另一方面,下令手下砍樹,臨時製作簡易版的“木女牆”。

木女牆本來是一種車型,簡單地說,就是輪子上面用厚實木料搭建的小型堡壘,三面遮擋,後面有人推動,留下視窗,用來射箭、伸出長槍。

簡易版的,輪子就別想了,採用最原始的肩扛手抬,裡面擁擠的很。

即便如此,後周“敢死隊”組建起來之後,向前推進的速度加快,傷亡率也大幅度下降,但危機並沒有解除。

床弩停止了攻擊,有幾張已經崩壞了,沒辦法,這些原本就是“和州之戰”繳獲張瓊的,毛鏜拿過來用,根本就沒有時間維護修繕。

眼看“徵淮軍”攻破隘口第一道防線,正式進入了包圍圈,毛鏜下令,可以點火了。

用竹子編成的巨大籠子,裡面塞滿了木頭、乾柴,澆上桐油,點燃之後從山坡之上衝下來!

這一情景,有點像《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火燒新野”的場景。

巨大的火堆,直挺挺地衝下來,瞬間,狹窄的隘口就飄散著皮肉燒焦的味道。

毛鏜這邊下令:“繼續點火,封死通道!”

另一邊,暴戾的向訓在馬上督戰,怒吼:“不追退,衝過去!”

多耽誤一會兒,李重進反應過來之後,追擊的部隊就越近,雙方不約而同地意識到“時間競賽”的急迫性。

泗州方面,李重進確實反應過來了,但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派人追擊——

大部隊走了,泗州怎麼辦?

就眼下淮南的局勢,泗州太重要了,如果石守信完全控制了泗州四縣之地,作用洪澤湖地區,向東可以佔據鹽城,也就是“天下鹽倉”之一,向北可以威脅淮安,甚至隔絕海州、楚州與揚州的聯絡。

正猶豫不決的時候,潘美一臉血地衝進來,毫不客氣!

“李(檢校)太尉,還磨蹭什麼呢?!”

這個稱呼,著實有點不客氣了,檢校太尉是郭榮死後,朝廷封給李重進的官職,如今,尊重李重進的稱呼應該是“淮王殿下”。

潘美壓根就不認,什麼狗屁淮王,仗打成這個熊樣,還敢自稱淮王?

“仲詢,石守信南下八仙山的事情,你已經知道了?”

“我已經派王侁前去追趕,太尉,趕緊下令,全軍南下,務必要守住雄州!”

李重進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分兵出去,泗州定然不保,這如何是好?”

潘美差點氣瘋了,這李重進,自從來到揚州,真把整個淮南當成自己地盤了,患得患失——

“太尉,若揚州有失,還要泗州何用?!”

是啊,揚州丟了,泗州保全有個屁用,還海州、楚州、鹽城,郭宗訓要是真掛了,一切都完了。

“當局者迷,我糊塗!”

李重進冷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