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章 三萬對三千

三千天策軍一輪衝擊之後,張瓊立即化身“奧楚蔑洛夫”,什麼狗屁面子,什麼武將驕傲,統統拋諸腦後,保命才是王道!

大丈夫,能屈能伸。

以戰鬥指揮者的視角看,張瓊在一瞬間做出“撤退含山”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理性的,不枉稱為後周大將,諸葛蘭麾下的騎兵戰鬥力,他從未見過。

昔日,在大別山東麓六縣的逃亡中,盧絳玩了命地追,也沒能追上張瓊,如果不是潛水阻隔,他絕對有反擊成功的機會,可眼前,諸葛蘭指揮的騎兵無論是速度、戰術、武器,以及單兵素質,都要遠超過盧絳的騎兵。

眼下,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抵近含山縣,尋求張光瀚的庇護。

張瓊很清楚,自己與張光瀚的關係好不到哪兒去,沒關係,你不在乎我的死活,還能不在乎趙彥徽的死活?

老張啊,快點起來吧,老趙被唐軍包圍了,生死未卜,不信你看,都打到大門口了!

含山縣,盛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設定,又名“橫山”,取意“蓋縣境眾山所含”,北面為褒禪山,南面為馬鞍山,南北一條大道,直通巢縣。

這也是張光瀚在此駐軍的一個原因,含山縣地理優勢十分優越,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按照一般軍事常識,只要守住最危險要的“老虎嘴”,陸地進攻方,就絕對不可能開啟通向巢湖的通道。

而航道方面,巢湖水流經含山縣南側,包括太河、後河、裕溪河等共同形成的“巢湖水道”,後周方面已經無力控制了。

趙匡胤納流民為軍的事情,搞得巢縣烏煙瘴氣,訊息傳到含山縣之後,老百姓能跑的全跑了,如今的含山縣境內,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軍營。

收到張瓊潰逃的訊息,張光瀚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他無比堅信張瓊就是個蠢貨,但也無比堅信趙彥徽的能力,有他在,絕不會發生如此打臉的事情!

沒來支援的時候,和州一切安好,支援來了,和州反而失守了,可不就是妥妥打臉嗎?

一口氣下了三道軍令——

“中軍在鹿柴道設定障礙,阻擋追兵!”

“將張瓊帶到治所見我!”

“召見甄雍、梁雲、楊子明、鄭貞!”

張光瀚雖然統領流民軍,有點被趙匡胤“流放淮南”的意思,可從郭榮那裡繼承的官職還是不低的,仍然是虎捷軍左廂指揮使,趙彥徽在前往和州支援之前,考慮到流民軍難以管理,特意留下了幾個得力干將。

很快,張光瀚的心腹集齊,但官職不太高,在後周軍隊中都是五品左右,騎都尉甄雍,遊擊統軍梁雲,都指揮使楊子明,馬步軍行長鄭貞,但在張光瀚看來,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比張瓊能打。

“梁將軍,斥候可探聽清楚了?敵將是誰?”

梁雲說道:“只救下張瓊人馬,身後追趕之人,尚未查清。”

“可有趙將軍(趙彥徽)的訊息?”

“被困和州。”

“敵軍有多少人?”

“三千”梁雲又補充道:“張將軍,追趕之人都是騎兵,已經與我軍展開激鬥了。”

張光瀚一聽“都是騎兵”這句話,反而放鬆了,騎兵跑得快、咬得緊,但也說明後續沒有補給,危險不大。諸葛蘭敢進入含山境內,就是野獸掉進了陷阱!

“傳令下去,中軍在鹿柴道設定防線,左右兩軍從側翼迂迴,務必全殲唐國騎兵!”

“遵命!”

張光瀚一邊穿戴盔甲,一邊痛罵張瓊,小子,等我見到你,看不罵你個狗血淋頭!

不過,這也是好事兒,自己全殲唐國騎兵之後,再揮師南下,奪下和州、解救趙彥徽,大功一件。

晨光微熹,含山境內人頭攢動、喧譁漸起,顯然是正在動員集結,已經衝到外圍的諸葛蘭,卻下令天策軍停止進攻。

天策軍領隊不解,提醒道:“諸葛將軍,周軍倉促上陣、應接不暇,正是發動突襲的好機會!”

“毋庸多言,餵馬,吃東西,先休息片刻。”

“這……”

“執行命令!”

看著諸葛蘭一臉乾涸的血漬,天策軍領隊不敢多言,心裡嘀咕,這年輕將軍,倒有幾分李指揮(李元清)的風範。

諸葛蘭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一是,這不是野戰,戰馬的效能不能發揮到最大。貿然進入敵軍控制範圍,情況不明,被伏擊的可能性較高。

二是,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