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1章 朕決定,再等等

“陳州政權”三條戰線的劃分中,西線是最弱的,至於趙匡義這一支,完全就是打醬油的。

趙匡胤沒有分配給趙匡義具體任務,讓他率軍前往申州(溮河區)駐守,純粹是看他就煩。

如果兩人不是兄弟關係,趙匡胤早就把趙匡義砍了。

原因就是,“汴梁之亂”的原因調查清楚了,趙匡胤知道自己這個兄弟,在養馬莊豢養死士,以及在自己離開汴梁之後,乾的一件件“好事”!

派遣趙匡義、張洎前往南唐,本意就是借刀殺人,萬萬沒想到,李煜不僅沒殺這倆貨,還把張洎一家都給送過來了。

滾滾滾,越遠越好!

一開始,趙匡義鬱悶無比,但隨後,他在張洎的“開導”之下,越發明白了一件事,想要成就野心,沒有自己的獨立武裝是不行的。

於是,在接到前往申州的命令之後,趙匡義軟磨硬泡,要求兄長給自己換一個地方。

換到哪兒呢?光州,也就是信陽潢川地區。

這裡好啊,地處北國、勝似江南,重要的是軍事戰略價值,襟帶長淮、控扼潁蔡,更重要的是,光州防禦使是自己的一位故人。

原汴梁忠義防衛營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

汴梁一亂,王彥升最初的想法,就是帶兵逃走,去投奔孟昶,原因是王彥升的祖籍就在蜀地。

只不過,他手下的兵,大多來自於河洛地區,沒人願意跟他去體驗“蜀道難”,萬般無奈,只能去託石守信說情,送了不少財物之後,總算保住一條命。

如今,身為光州防禦使,手下帶兵不過三千,也很不得志。

跟著趙匡義一起走的,還有李處耘、李繼隆父子。

所有禍端,都是李處耘惹出來的,按照趙匡胤的脾氣,絕對不會讓他死的那麼痛快。

可話又說回來,“秦檜都有仨好朋友”,李處耘在汴梁住了那麼多年,人際關係搞得還不錯,他與沈義倫的關係很不錯。

歷史上的沈義倫,也是趙匡胤手下的著名謀士。

但是,在後周時期,沈義倫的名氣並不大,並且,他與趙匡胤結識的也比較晚。

郭榮龍馭賓天之前,沈義倫擔任的是許州從事,主要職能就是管理一州之地的財物,趙匡胤撤出汴梁,來到許州,處處花錢都得找沈義倫,如此一來,自然就熟悉起來。

在屠刀落下來的前一刻,沈義倫出馬了,在趙匡胤面前,給李處耘求情免死。

趙普也勸趙匡胤,如今,咱們爺們兒造反的事情,是板上釘釘了,你再殺大將,也毫無意義,說不定還會引起其他將領的猜忌。

最終,趙匡胤也只能放了李處耘,一轉頭,李處耘就帶著兒子找到趙匡義。

好女婿,你要上路了,別忘了帶上老丈人。

歷史上,李處耘的女兒嫁給了趙光義(趙匡義),也就是明德皇后。

那就走吧,前往光州!

這下子,一群野心家算是湊齊了。

當然,最大的野心家仍然是我們的“趙官家”。

對於有野心的棋手來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明知道下一步是“昏招”,自己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趙匡胤的昏招,就是退出許州、南遷陳州,不是打不過張永德,而是不能和張永德開打。

一是,事情起因就是自己這邊理虧,你派人去祭拜郭榮,就好好祭拜吧,打死那麼多人,流言四起,很多人都以為趙匡胤要“盜皇陵”,簡直十惡不赦。

二是,一旦打起來,肯定會陷入長期消耗,張永德是不怕,背靠汴梁,要啥有啥,就跟末世小說裡,主角得到一個超市系統一樣,可趙匡胤這邊就很麻煩,他無論是攻打宋州,還是攻打亳州,都是強調速戰速決。

三是,南唐給的威脅越來越明顯了,對於江南政權來說,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李煜一定不會坐失良機的。

所以,大舉徵兵、揮師南下,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置死地而後生。

……

壽昌元年,八月三十。

御書房中,李煜俯身盯著地圖,已經半個時辰了,一言不發。

一旁等候的林仁肇、劉政諮兩人,真擔心再這麼看下去,地圖都能被眼神盯穿。

夜間,國安局收到訊息,趙彥徽率一萬人馬從壽州出發,越過廬陽之後,繼續南下,進入巢湖流域,先頭部隊已經到了巢縣(巢湖市)。

意欲何為,十分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