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章 從嘉,你來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張雄率領天策軍衝入洪州一事,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除非一路上人全都眼瞎了,朝廷才會無動於衷。

再加上,“太子入都”“陳兵青雲浦”等訊息,事先已經通知了進奏院,然後迅速發酵,緊接著在“六部”之間傳開,各種小道訊息、謠言、猜測滿天飛。

日不過半,整個洪州城陷入了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當中。

李煜尚未覺察這種氛圍,在解決完畢順化門的事情之後,他命令李覯前去洪州府、衛尉寺去請人。

洪州府尹羅宗晉、衛尉卿常夢錫趕到之後,還沒來得及震驚,就被李煜安排好了任務,簡單說,羅宗晉負責“收屍”,留下三百騎封鎖現場、給予協助。

常夢錫負責“帶路”,李元清及剩餘天策軍護駕,一同前往宮城。

什麼狗屁“朝覲規制”,哪兒還顧得上,眼下,李煜只想快點入宮見到國主李璟與國後鍾氏。

親爹誒,有人欺負你兒子,親孃誒,快給我出氣啊!

沒錯,李煜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告狀”,矛頭對準了“馮黨”。

話說回來,難道洪州宮城當中,就一點訊息也沒收到嗎?

準確地說,收到訊息了,但李璟不知道,鍾國後更不知道,那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本質上,就是一座座密不透風的“監獄”。

李璟登基之後,用盡各種方法削弱藩鎮勢力,推行“以文制武”的政策,實現了軍事權力的高度集中,他本人就是南唐的“大元帥”,然而,物極必反,在不知不覺當中,南唐朝廷又誕生了一個更為龐大、嚴密的勢力。

文官集團。

所謂“馮黨”,只能說是文官集團中的翹楚,就好比眾多香港黑社會社團中的“洪興幫”,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小團體在內,比如,攛掇李從善謀害太子的鐘謨等人,他們就是一個小團體。

在任何一個龐大的組織體系中,“拉幫結派”都不是新鮮事,因為,只要存在共同利益,人總是會聚集一處的。

問題僅在於,大大小小的派系,一旦將凝聚力轉化為行動力,就會帶來無盡的麻煩。

“馮黨”的勢力,就主要集中在南唐朝廷上層,三省六部、宮官內侍、御史臺、太常寺……等等,馮延魯只打“高階局”。

李璟重病在身、命不久矣,又不能自己爬起來去打探訊息,鍾國後好歹是一國之母,又不是天天挎籃子上街買菜,對於外面發生的事情,也是一無所知。

當務之急,就是儘快讓李璟知道“太子入都”這件事兒,至於自己遭遇的“順化門之變”,李煜並不打算透露。

縱馬飛馳,直接來到宮城大門,守衛在此的御林軍見狀,本能地端槍提劍,一副如臨大敵的狀態,李煜若不勒馬駐足,下一秒就會被射成刺蝟。

這時候,李元清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他長期駐紮洪州,認識他的人比認識李煜的要多。

“不得無禮,太子殿下駕到,正門開啟!”

太子?

守衛們一頭霧水,洪州倒是有太子宮,可太子本人,不是在金陵嗎?

見守衛無動於衷,李元清正待發火,這時,從宮門(偏門)走出一人,一邊走一邊搖頭嘆息,愁容滿面。

李煜一眼認出,高喊一聲:“殷崇義!”

莫說位極人臣,就算是平頭百姓,直呼姓名都是忌諱,含有挑釁的意味。

殷崇義本就窩著一肚子火,冷不丁地被人喊了全名,更加惱怒,開口就要呵斥,可一抬頭,渾身一激靈。

數月之前,他剛從金陵回來,那時候的李煜還有一種溫文爾雅的風範,如今端坐戰馬之上,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戾氣。

“太子殿下恭安!”

殷崇義緊跑幾步,在馬前叩拜。

眾多守衛終於反應過來,嚇得趕緊收起武器,跪地請罪。

李煜讓眾人起來,自己翻身下馬,一把拉住殷崇義:“殷尚書,宮中情況如何?國主如何?國後如何?”

殷崇義發矇,腦子處理不過來這麼多資訊,憋了半天,說道:“臣雖入宮,卻未能覲見國主、國後。”

“哦,因何不見?”

殷崇義嘆口氣:“國主沉痾在身,已多日不上殿議事,今日一早,聞聽太子入都,此等大事,臣豈敢怠慢?本欲入宮稟報,可內侍總管何公公,執意不許。”

李煜一皺眉:“內侍總管?可是何慎?本王記得,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