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的話。
錢弘億說道:“凡立國六十餘年,皆侍奉中原,豈能中途而廢?”
錢俶嘆口氣,說道:“知我者,延世也,可眼下群臣有心干預淮南,如何應對?不聞不問,恐怕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
潘審燔諫言:“王上,群臣力主江北之事,也是審時度勢之舉,如今,周將趙匡胤揮師南下,淮南十之六七歸屬其有,若加上中原地盤,恐怕揚州的周主……”
下面的話,說出來有點大不敬。
錢俶能將兩個意見相左的人湊在一起,也是做好了心理建設的,他今天的目的,就是要自己兄弟協助自己,駁倒潘審燔,這樣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錢俶拿起一份奏表,說道:“庾林,你奏表上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何意?”
潘審燔應對自如:“王上,歷來誰得中原,我大吳越就依附誰,此乃國策,臣說的對嗎?”
“自然。”
“臣想問,如今中原究竟鹿死誰手?”
“庾林明知故問,自然是郭氏。”
“郭宗訓偏安揚州一隅之地,汴梁都讓給了張永德,大周兵馬將近一半在趙匡胤手中!”
錢弘億忍不住了:“庾林!不可妄言!”
“太保,難道在下說的不對?”
“對是對,可先祖有云,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如今,我國已經依附大周,而郭氏是為正統,怎可出言反爾?”
潘審燔當仁不上:“太保,先祖聖訓,我也熟記於心,這句話之前可還有一句,是‘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
錢弘億大怒:“你說我不識時務?!”
“豈敢,只是太保——”潘審燔言語放緩,說道:“請問,大周天下,將來誰會得之?”
識時務的第一個表現,就是要有點預測能力。
按照現在的局勢,趙匡胤攻佔揚州的可能性極大,而吳越又一直尊崇郭宗訓的“揚州政權”,等到趙匡胤得勢之後,他會怎麼辦?
好啊,你們吳越跟郭宗訓眉來眼去、這麼多年,到時候,就算不亡國,也得脫層皮。
這就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你——”
錢弘億正待反駁,錢俶一擺手:“罷了,頭疼,你們先下去吧,讓我靜靜!”
煩,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