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是純機械品,這個時代技術積累,雖然完全能夠實現,可關鍵在於設計思維,在初代工業爆發時期,人們為了實現機械縫製,也是費了不少腦筋的。
據說,最早的手搖縫紉機是一個木匠發明的,後來不斷改進,縫製的工藝也逐漸多樣化。而對於李煜來說,太花哨的東西用不到,只要能提高生產力就足夠了。
李煜連說帶比劃,想要解釋清楚“縫紉機”的原理,可藥娘聽得稀裡糊塗,她只用一個問題,就讓李煜費盡口舌。
“陛下,針穿過去之後,再抽回來,線不也回來了?”
“這個嘛……布料下面,要安裝一個……掛鉤,針穿過去之後,掛鉤掛住線……移動布料之後,針抽回、再穿透,就能形成一個繩結……大概就這樣。”
無奈,雖然是穿越之人,可自己也沒用過縫紉機,要是自己的姥姥也跟著一起穿越就好了。
她老人家可是給子女們做了一輩子衣服。
“妾雖然不懂,但肯定與傀儡製作有關吧。”
“對,朕是想,傀儡師傅能夠製作精巧的機關,應該對製作這種縫紉機有所幫助。”
藥娘點頭:“妾入宮之後,教坊中確實收留了一些傀儡師傅,手藝十分精湛。”
“藥娘,你精通傀儡戲,對機關操作有經驗,能否助朕一臂之力?”
“陛下只要吩咐,妾無有不從。”
李煜很欣慰,也很感激,輕攬藥娘,作勢要親吻。
“陛下,大白天……”
“怕什麼,我自己老婆,還親不得!”
藥娘羞赧,臉紅耳赤,受到皇帝寵愛是好事,可也讓藥娘有些不安。
說到底,她只是機緣巧合之下,入宮做了妃子(歷史上窅娘也是如此),沒有勢力雄厚的孃家。
“陛下,妾聽說皇后改良了織機,民間尊稱為‘娘娘機’,也是陛下吩咐的?”
“不錯,不止是織機,還有軋機、紡機,從棉花到布匹的生產過程可以大幅縮短了。”
“妾不明白,一國之君,為何喜歡女紅示意……妾失言了,陛下勿怪。”
李煜摩挲她的秀髮,說道:“藥娘,朕可不是玩物喪志,毫不誇張地說,女紅事宜,關係到大唐國運。”
“陛下,又哄騙藥娘了。”
“朕沒有開玩笑,天下百姓,萬民生計,無非是‘衣食住行’,衣物需求是排在第一的,藥娘,你也曾在民間呆過,應該知道一件棉衣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
藥娘回想之前的人生,不錯,一件衣服,可能是要穿一輩子的。
當然,李煜要想的就很遠了——
棉布是硬通貨,是保證“大唐通寶”不貶值的重要錨定物,如果能夠建立“棉布-紙鈔”的體系,在這個時代,絲毫不亞於“石油-美元”的體系。
但是,棉布只是初級材料,進一步加工,才能提高商品附加值,“成衣買賣”是將來賺錢的重要渠道。
李煜以自己為數不多的經濟學知識,察覺到自己所處時代的一個缺陷,那就是,封建統治者所謂的“愛護子民”,在落實層面實在是太缺乏創新力。
輕徭薄賦、修建水利、寬鬆刑罰……也不過如此,可財富,仍然是集中到少數人手裡。
是老百姓不努力幹活嗎?不是,而是金融支付方面存在大問題,導致消費力不足。
正所謂“男耕女織”,這是農耕文明的真實寫照,老百姓再努力,也只是獲得了“吃和穿”這些基本資源,錢,沒有,有,也流動不起來。
大規模發展紡織業,就能吸納很多低素質勞動力,讓他們參與到社會化大生產中來。
最關鍵的,就是“政府採購”,以軍隊來說,唐代以後,軍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型別很多,比如汗衫、袴奴、半臂、綿袴、襖子、幞頭等,光靠手工縫製,實在是經不起大規模採購。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的“政府採購”,也僅僅是提供給一部分軍隊,比如“天策軍”,至於大多數普通士兵(如鄉兵),衣服都要自己想辦法,國家只提供一些標誌性服裝,如汗巾、帽子,用於戰場區分敵我。
“藥娘,朕要平定吳越,你是知道的。”
“陛下雄才大略,必然能一統江南。”
李煜微微一笑,被愛人誇獎,自然開心。
“江南作戰,冷一點還能忍受,可將來呢?朕要帶領大唐的勇士,打過長江,打過黃河,打過燕雲十六州,北方的寒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