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一戰,規模雖然不大,可後周損失可謂慘重,南唐的戰略目標基本達成。
儘管以勝利告終,可包括李煜在內,劉政諮、李景達、何敬洙、劉承勳等人還是心情忐忑許久,一旦淮南周軍集中力量打過來,該哭的就是他們了。
然而,一連兩日,長江北岸毫無動靜,線報傳來,周軍似乎還有收縮動向。
李煜長出了一口氣,他這才斷定,自己賭對了!
是夜,李煜在清風、李平的陪同下,再次登上了鐘山,遙望對岸。他不是在觀察江邊周軍,而是心繫東京汴梁,一場改變歷史的“大變故”應該已經拉開了序幕……
顯德七年,正月十四,臨近子時。
魏仁浦再度來到順天門禁軍大營,這一次,他看到的不是病榻上的趙匡胤,而是意氣風發的趙點檢。
“趙點檢,這是……什麼動靜?”
趙匡胤微微一笑,說道:“營中有人進獻靈藥,在下吃下去後,全身病痛煙消雲散,魏學士不是要在下點兵開拔嗎?”
魏仁浦又驚又喜,說道:“天佑大周!趙點檢得以痊癒,北境無憂矣!”
趙匡義沒有繼續客氣,問道:“魏學士,想必是給在下送來了兵符吧!”
魏仁浦一愣,沒錯,半個時辰前,他硬著頭皮進宮去,將趙匡胤“病重”的事情講給小符皇后,又說明了趙匡胤對“淮南舊部”的擔憂。無論是做到朝廷一把手的高官,還是熟悉權力鬥爭的小符皇后,都知道趙匡胤這是藉口。他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大的軍權(兵權)。
小符皇后擔憂自己的父親,更害怕自己的兒子失去天雄軍這個靠山,自然沒有異議。
“趙點檢的意思,哀家明白。昔日,大將王翦奉命伐楚,臨行之前,也是多要軍權好處,恐怕趙點檢也是心有顧慮。既然如此,就隨了他的心願。”
小符皇后聽郭榮唸叨過,趙匡胤再厲害,不過是個外人,只要打好仗,多給些賞賜沒關係。
“可,皇后娘娘,淮南、河北、晉西三處兵權調動,是需要國璽蓋章的。”
小符皇后說道:“皇帝已經委託哀家、梁王及範質共同掌印,如今,範質不在朝中,我喚來梁王即可。”
梁王,郭宗訓,七歲,這時候睡得昏天黑地。
國璽怎麼蓋,還不是小符皇后說了算!
就這樣,魏仁浦親手將大周軍權——約等於皇權——交在了趙匡胤手上。
事實上,兵符對於趙匡義來說,又約等於廢紙,因為真正的軍權不是誰賦予的,而是將領自己“打下來”的,在戰爭中積累足夠的聲望,與軍中各階層將領維持好關係,這樣說話別人才聽、做事別人才跟。至於樞密院,所謂“賦予軍權”是以官方名義給出調遣、出征、作戰等命令,這樣獲得的軍權不是永久的,故而,打完一場仗就有了“交出軍權”的說法。
那麼,為什麼趙匡胤還要爭取呢?古人做事,強調“名正言順”,所謂名分,就是做事情的合法性認證。有了樞密院的批文,他掌控軍隊的所作所為,才能在“謀逆造反”和“被迫無奈”之間進退自如。
“不知趙點檢合適開拔?”
“大軍即刻動身!”
“當真!”
魏仁浦大喜,只要趙匡胤肯帶兵支援符彥卿,他就算是在小符皇后跟前立了大功了!
趙匡胤笑道:“魏學士,你憂國憂民,勞苦功高,應該得到大大的賞賜!”
魏仁浦謙虛地說:“哪裡!為臣子者,理應如此,倒是趙點檢,一路山高水遠,才是真正辛苦了!待到凱旋之日,皇家定然會給大大的賞賜!”
趙匡胤卻意味深長地說:“魏學士,我們很快就會見面……”
當然很快,因為,趙匡胤沒打算走遠了。
正常情況下,大軍動身,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比如“糧草先行”,人要吃飯,馬要喂料,沒有這些東西誰敢出去玩命?更何況,兵器輜重、各種給養,少數也要三四天準備。
趙匡胤的舉動就足以反常了,他點齊了一萬五千人,基本什麼都沒準備的情況下,就號令開城門,在雪夜出征去了。這一舉動,就是奔著士兵譁變去的!
臨近子時,在魏仁浦的親自注視下,趙匡胤帶隊走出了“萬勝門”(開遠門),大軍在金明池向北轉進,此後一路向北,經過黃河渡口之後,進入史弘肇的防區,再繼續挺進。
遠遠的,南燻門城樓上的石守信,宣德門上的韓重贇,以及其他“義社十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