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主意!
錢俶興奮之餘,又迅速冷靜下來,沒錯,正如錢弘億所說,這個主意只能解決一時之急,拖久了,對於吳越的傷害更大。
因為,一旦吳越以“福清叛亂”為藉口搪塞南唐,就等同於認可了後周提出的“割讓協議”,只不過是因為一些技術問題,沒辦法執行而已。
對於李煜來說,既然你已經同意了,好,不用麻煩錢俶大哥了啦!不是李儒贊叛亂嗎?好辦,老子本來就想揍他!
南唐直接出兵,攻打福清,李儒贊再能打,能夠幹得過陳誨?整個福州也只有一個“彰武軍”,南唐這邊,天威軍、天命軍都是王牌騎兵部隊,再加上平海軍!
關鍵在於,你吳越還不能支援!
一旦出現支援舉措,就是違悖大周皇帝的命令,出爾反爾、言而無信!
想到這裡,錢俶說道:“時間一久,唐國必然按耐不住,李煜定然會下令攻打……對外,則可以說奉旨討賊。延世,這不是破局之策啊。”
錢弘億臉一紅,說道:“王兄,臣弟愚笨,暫時也只能想到這些。”
內心的潛臺詞是,別光逮著一隻羊薅啊,生產隊的人能不發現嗎?
“王上,福清之地,難免一戰,不如讓李儒贊先行挑釁,至於相爺的主意,留作後手。”
錢俶說道:“此乃黔驢之技,也拖延不了多久。”
見“保守派”陷入困頓,潘審燔覺得時機差不多了,該切入正題了。
“王上,正所謂‘緣木求魚、不得其法’,這件事情要解決,必須追根溯源。”
“庾林,你所謂根源,指的是什麼?”
“無緣無故,揚州方面不會頒佈詔令,自損其臂,依臣看來,癥結就在淮南,更準確地說,乃是泗州!”
沈承禮立即補充:“兵部、提舉司的訊息,周將趙匡胤派遣手下大將高懷德、石守信等人,領兵十多萬,經由壽州、濠州向泗州進發,王上,這意圖還不明顯嗎?”
錢俶眉頭擰水,潘、沈兩人所說的,雖然是事實,卻也是他最不想聽的。
“趙匡胤是為叛將,這一點,汴梁方面早有定論。”
沈承禮說道:“王上,趙匡胤背叛大周,豈能長久下去?他所圖的就是揚州幼帝,屆時,無論那種情況,都對我吳越不利!”
其一,趙匡胤圍攻揚州之後,俘虜或殺死郭宗訓,最終“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帝,可一旦他在揚州稱帝,北方的張永德、符彥卿必然會南下征討,到時候先倒黴的肯定是吳越,趙匡胤為了給自己保留足夠的戰略縱深,一定會先佔領吳越全境。
其二,趙匡胤失敗了,到時候李重進就會“秋後算賬”,頒佈的命令為什麼不執行?為什麼不來增援?是不是包藏禍心,與趙匡胤沆瀣一氣?
其三,趙匡胤不打了,就佔據淮南之後,自己創立一個國號,比如“大宋”,直接稱帝。這個時候吳越更麻煩,你不是尊崇中原政權嗎,好了,現在有兩個,你聽誰的?不止如此,一旦趙匡胤直接稱帝,在汴梁的張永德會閒著嗎?他也稱帝,到時候就是三個中原政權!
錢俶眉頭舒展了,不是想通了,而是頭疼到了極限,腦袋一片空白。
崔仁冀冷聲說道:“沈節度,聽你的意思,是要吳越出兵了,支援淮王!”
沈承禮同樣冰冷:“崔學士,你以為,淮王為何要力主幼帝發出詔書,要求割讓福清給唐國?”
“願聞高論!”
“哼,高論談不上,做買賣的道理還不懂嗎?我早已經聽說,唐國皇帝李煜命人送去糧食、戰馬,不僅如此,暗中也調遣軍隊,前往龍泉湖駐防!割讓福清,明顯就是李重進投桃報李!”
只不過,這個“李子”是吳越的地盤。
“此乃李煜小兒一廂情願,說明不了什麼。”
一旁的潘審燔忍不住了,說道:“崔學士,你難道沒聽說,唐國皇帝李煜打下黃州、蘄州之後,又原封不動地交給了李重進?”
“這……喪權辱國之舉!”
潘審燔冷笑道:“斷一指而保全身,這個道理,難道崔學士不懂?假以時日,李重進、李煜之間關係越發密切,吃虧的還能是誰?”
吃虧的,永遠都是吳越!
沈承禮接著,說了一句扎心的話:“不,唐國不會斷指,李煜失去的地盤,最終都會從我吳越身上割!”
“諸位,稍安勿躁。”錢弘億終於想起了自己的角色,看了一眼頭疼的兄長,安撫眾人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