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章 制衡陳洪進

表為嶺南,實為閩南。

現在,仗打完了,留氏一族遷往金陵,軟禁起來,下半輩子也就是富裕的庶人身份。

張漢思、王忠順、蘇光、張文顯等降將,酌情留用,但遵循一條原則,就是遠離閩南!願意繼續領兵打仗的,都去荊南,不願意繼續做官的,削職為民。

結果,除了年紀太大的張漢思願意賦閒之外,其他的都很乾脆,願意遷往荊南,繼續在戰鬥崗位上發光發熱。

當官,媽呀,真香啊!

以上安排,對所有人都適用,除了一個人,陳洪進。

李煜已經許諾過,只要陳洪進反水,他就能接替“清源軍節度使”的職務,如今,陳洪進已經履行諾言,輪到李煜事先約定了。

或許是在南唐官場混久了,李煜這個“四有”大好青年,第一個念頭就是“說了不算,算了不說。”

原因是明擺著的——

辛辛苦苦打了一個多月,耗費無數資源,犧牲大唐將士,就是為了消除南唐“國中之國、藩鎮割據”的現象。

好容易攻破漳州、佔據泉州,你讓老子退出去,姓陳的繼續當“土皇帝”?那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嗎?

然而,“爽約”這種事情,李煜是不敢幹的,他自知自己陷入了複雜“權力的遊戲”旋渦當中,這個遊戲,有著鐵一般的規則。

第一,陳洪進背叛了留從效,可對李煜來說,是名副其實的“功臣+忠臣”,如果李煜翻臉不認人,那麼勢必會讓將士們寒心,這其中的“將士”不僅包括清源軍舊部,也包括自己這邊的,直接威脅到自己的公信力。

第二,陳洪進可不是政治小白,說投降、就投降,一點後手都不留。且不說他與福州李弘義複雜的關聯,光是清源軍舊部當中,不知道隱藏多少擁躉與死士,李煜敢動他,陳洪進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到時候閩南地區就會陷入漫長的拉鋸、游擊戰。

第三,陳洪進還有些可取之處,最不濟,他是閩南地區的“地頭蛇”,南唐這十年以來,從未染指閩南,想要治理清楚,確實需要一把刀。

儘管心有不甘,李煜還是不能撤銷陳洪進“清源軍節度使”的名頭,當然,這是暫時的。

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撤銷一個節度使的名頭,需要國家最高統治者點頭才行。

這個,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五月初五,時值端午。

李煜以宴請之名,邀請陳洪進前來赴宴。

“宴會”這個詞兒,自從鴻門之後,就變得不怎麼友好與歡樂了,尤其武將,聽說參加宴會,潛意識下都會脖頸一涼。

好在,宴會就在泉州府衙,陳洪進心懷忐忑,倒不至於太害怕。

席間,人員寥寥,南唐這邊,除了李煜,只有李元清作陪,而清源軍這邊,幾乎所有的歸降將領都到了。

李煜要表達的意思很明確,本太子無意幹掉你們,不用害怕,並且,宴會一開始,李煜就丟擲了個重磅炸彈——

“本太子明日啟程,趕往洪州朝覲,閩南諸事,就託付諸公了。”

陳洪進、蘇光、王忠順等人一聽,心中憂喜參半。

喜得是,李煜宣告離開泉州,也就意味著,他真的不會找清源軍諸將領的麻煩,自己及家人也就性命無虞。

憂的是,李煜要走,恐怕很多人也要跟著走了,他們倒不是“故土難離”,而是多年積累的家業、人脈、名聲、地位等,也要隨之煙消雲散!

唯獨陳洪進,勉強保持情緒剋制、神情平靜,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二州初定,不如多留些時日,也好安撫民心。”

李煜心中冷笑,還多留些時日,你陳洪進巴不得我現在就走吧!實則,陳洪進就是想探口風!

也罷,先隨了你的心願!

“閩南風土人情、山水景緻,令人流連忘返,本太子確想多留些日子。只不過,政務繁忙,還要以國事為重,陳卿——”李煜一臉“真誠地”看著陳洪進,說道:“漳州事務,還要你多費心了,節度使之位,非你莫屬。”

陳洪進一聽,趕緊叩謝:“不負太子殿下信任,屬下竭誠全力辦事!”

其實,心中卻是又愛又恨!

一方面,李煜確實“言而有信”,任命了陳洪進繼續作為清源軍節度使,但另一方面,李煜說的很清楚,讓他去管理“漳州事務”,而不是“二州事務”!

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世間萬物,就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