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4章 海外巡撫使

壽昌元年,七月初十,李煜納妃與皇后冊封大典同時進行,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有人矛盾,有人歡喜,有人害羞。

矛盾之人是大周后,想要她一下子走出“精神潔癖”,有些強人所難,但李煜是皇帝,“先君臣、後夫妻”,沒有小周後與藥娘,還會有其他什麼女子進宮,想通這個道理,也就不難接受了。

歡喜的自然是周嘉敏,從此之後,她的身份,正式轉變為“小周後”。得償所願,喜不勝收,她的出嫁,也意味著周家一族與李家皇族深度繫結,更別說大侄子李仲寓會被冊封為太子。

害羞的則是藥娘,她原本以為自己最好的歸宿,就是在教坊伴隨琵琶琴瑟,了卻一生。天見可憐,漂泊伴生,終於有了一個不錯的歸宿,李煜對她相敬如賓,愛戴有加。

金陵城動,百官相慶,萬民齊賀!

鐘太後更是親自張羅慶典儀式,想著不久的將來,孫子輩就會多起來,整個人又年輕了幾歲。

吳越方面,毫無動靜,倒是揚州李重進,以後周皇帝(郭宗訓)的名義,遣人送來賀禮。

看來,李重進還是很識時務的,他已經充分意識到“揚州政權”的羸弱,沒有聲討李煜稱帝的事情,此舉有很明顯的拉攏之意。

一切塵埃落定,後宮之中,李煜對大周后、小周後、藥娘三人說:“從此以後,我們要一起白頭偕老。”

……

轉眼之間,九月中旬,閩南傳來訊息,李煜要找的兩個人,半月前已經找到,正由陳誨親自護送,前往金陵。

李煜很興奮,這兩個人很重要,一個人的價值,都抵一支軍隊。

楊仁暉與汪大淵,雖然身份是商人,來自於民間,卻是不折不扣的航海家。其中,楊仁暉改進了指南針、航海術,汪大淵著作了《島夷志略》,他下南洋、下西洋,去過印度洋、波斯灣、地中海、紅海、非洲海岸,親眼見到過黑奴貿易。

有這樣的人才,若只是讓他們“去旅遊、開眼界”,實在是太浪費了。

一見面,李煜給予楊仁暉、王大淵最高規格的接待,那架勢,把陳誨都給看懵了。

陪同的不僅有嚴續、殷崇義等朝廷重臣,還有劉政諮、陳喬、徐遊等人心腹,所有人也十分不解,皇帝為什麼對兩個平民如此禮遇。

不止如此,在隆重的歡迎會之後,李煜讓楊仁暉、汪大淵來到御書房,其餘人等解散。

可想而知,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接受一國皇帝的親自接見,楊、汪兩人的內心,何其忐忑!

進入御書房,楊、汪兩人剛要下跪感謝,又被李煜制止,吩咐清風:“把燈籠拿出來。”

楊、汪兩人不解,什麼燈籠?

趁著這個空隙,李煜問了一個問題:“兩位,官居何職?”

兩人臉一紅,楊仁暉答道:“陛下,臣惶恐,進入泉州之後,陳節度使(陳誨)就封了節度副使。”

汪大淵也不自在,答道:“臣被封為泉州檢校太尉。”

事實上,這倆人根本就不瞭解,自己的官職是啥意思。

李煜啞然,搖了搖頭,這個陳誨啊!

估計接到自己命令,以為楊、汪兩人是隱藏的軍事天才,就封了這麼兩個官職。

“陳節度使考慮欠佳,二卿聽封!”

這下,兩人又立即跪下來,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兒,皇帝這又宴請、又封官,到底意欲何為?

然而,聽到李煜冊封的冠名,一切就都明白了。

“即日起,冊封二卿為海外巡撫使,敕令監督造船、訓練水手、改進技藝,擇日出海!”

出海,這不就是兩人的老本行嗎?兩人頓時喜不勝收!

在後世看來,有唐一代,十分開明、開放,譬如長安城中有各種老外,甚至能做官,甚至能運來“崑崙奴”,可實際上,唐代也是有海禁的。

換句話說,大唐不禁止外國人進來,但限制本國人出去,譬如唐三藏,當年為了去“身毒”(天竺)取經,還是趁著關中災荒、朝廷允許百姓逃難的機會,踏上西去之路的。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各個割據勢力雖然不同程度放寬了“海禁”,可要大規模出海,仍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舉個例子,泉州的海外貿易雖然昌盛,卻大部分都是海外商船來到中國沿海,而不是中國商船大舉向海外出發。

李煜此舉,難道是要解除海禁嗎?

沒錯,身為穿越之人,李煜很清楚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