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章 江北來人

一天之內,金陵回來了兩個人。

一個是陳喬,結束了吳越之行,將覺悟的情況彙報給李煜,聽得李煜直咂舌,這禿驢,還真能忽悠。

“陳卿,朕寫給覺悟的信,你覺得他看明白了嗎?”

“陛下,澄心堂是宮城機要之地,覺悟住持聰慧過人,豈能不懂。”

“那你覺得,他有意捨去菩提、重入紅塵嗎?”

“這個……”陳喬猶豫了一下,說道:“臣愚鈍,看不出來。”

李煜一笑,說道:“陳卿,你不是看不出來,是不敢說罷了。無妨,無妨。”

陳喬臉一紅,辯解道:“我與覺悟住持匆匆相會,匆匆離去,不敢妄言。”

李煜寫給覺悟的那首詩,意思就是,你好好辦事兒,等回來就不要做和尚了,我封官給你做,這是拉攏人的手段。

問題就在於,覺悟是否會接受,人家畢竟在吳越混的越來越好了。

李煜不擔心覺悟會背叛自己,只怕他心存僥倖,不好好辦事兒,一旦說漏了嘴,反而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眼線留下了?”

“是,還有,秦泰也留下了,名義上是與蘇州衙署交涉,準備隨時接回覺悟住持,不過,吳越方面應該不會放人。”

“吳越方面,不宜過多插手干預,順其自然吧。不過,江北情勢有變,對我大唐來說也是好訊息。”

陳喬急忙問道:“陛下,可是張瓊一部有異動?還是周軍大舉增援?”

李煜一笑:“都不是,前日,一葉小舟、夤夜來訪,事情或有轉機……”

之前,劉政諮曾提到過,佔據一半和州的趙贊,存在“待價而沽”的心理。

判斷依據,就是和州身處“三方勢力”交叉之下,趙匡胤的人、李重進的人,以及一江之隔的江寧大營的勢力,竟然能夠長期保持風平浪靜。

趙贊如果真的認主李重進、郭宗訓,那他絕不會按兵不動,畢竟與張瓊只是一河之隔,雙方不說拼個你死我活,也至少會摩擦不斷,這樣才能顯示趙贊對“揚州政權”的忠心耿耿。

反之,如果趙贊有心投靠趙匡胤,那更簡單了,和州距離揚州那麼遠,就算是距離最近的滁州,也有一百二十多里地,支援兵馬需要一天時間,而跨過一條河,趙贊、張瓊就能坐在一塊喝酒擼串了。

因此,當時李煜就判斷,趙贊存在“兩邊押注”的可能。

由於南唐與揚州政權還處在“李李合作”的狀態下,李煜決定發動第二次“和州之戰”之前,先將這種情況通知李重進,同時,也給開展之後,獨佔和州找一個完美藉口——

李重進,你看好了昂,不是我不給你面子,趙贊這小子有二心,我替你收拾了他。什麼,要和州?給地主家幹活也得收錢啊!這是合理報酬。

只不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李煜認為自己思慮周全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江北來人了,趙贊手下的一名參軍,冒著被射成刺蝟的風險,大半夜渡江,走進了江寧大營的駐地。

很快,在金吾衛的護送下,這名參軍來到了城防營,周邊全部戒嚴,閒雜人等全部清空。

接著,參軍拿起筆,現場寫了一封信,要求交給大唐皇帝。

一封投誠信。

沒錯,趙贊決定投降了,大唐就是我夢中故國。

李煜接到這封信,既有說不出的意外,也有一種必然如此的篤定。

一方面,是信中內容所說,他投奔南唐是“擇明主而居”(拍馬屁),又進一步解釋了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八個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論起來,趙贊在後周也算是節度使一個級別的,但在“名將如雲”的郭榮麾下,勉強能夠進入第二梯隊,他擔任保信節度使的時候,基本就是打醬油。

現在,還是打醬油的,雖然被任命為和州防禦使,糧草都要自己想辦法籌措,沒辦法,就投靠了李重進,可李重進也對他不怎麼熱情,再後來,張瓊來了,二話不說跟他幹了一架,搶走了一半地盤。

事實上,張瓊如果帶來了趙匡胤的口信,要招降趙贊,趙贊絕對雙手贊成,終於找到組織了!

兩邊不鳥他,心裡很難受。

另一方面,源自於趙贊這個人的秉性與經歷。趙贊是“祖上闊過”的,而且不是在一個地方“闊過”,他爺爺趙德軍在後唐做盧龍節度使,他爹趙延壽在契丹當大丞相,他自己又在後漢當過河中節度使。

還不算完,後來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