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唐版錦衣衛”,本質上,就是在死氣沉沉的南唐官場中,釋放一條兇猛的鯰魚,不斷弱化現有文官集團的力量。
關於這一點,李煜身邊的人,是深有感觸的。
僅以金陵官員為例,聚攏在李煜身邊的人,大部分屬於武將集團,如劉政諮、李平、盧絳、林仁肇等,至於“元老級別”的文官,如韓熙載、嚴續等人,雖然沒有被邊緣化,但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弱。
不過,此事需要從長計議,等到回金陵再做打算。
一轉頭,李煜發現,殷崇義的臉色很不好看。
這也難怪,矛頭對準文官集團,更確切地說,是洪州官僚系統,殷崇義作為吏部尚書,肯定會過多聯想。
“殷崇義,你是否願意調回金陵?”
殷崇義一愣,立即回覆:“臣聽從陛下安排!”
廢話,誰不願意回金陵啊,就好像同一個公司的經理,有人在四線城市,有人在北上廣深,待遇完全不同啊!
“很好,只不過調任之前,朕要你做一件事。”
“陛下吩咐!”
李煜微微一笑,說道:“建立一套官員考成機制。”
殷崇義聽了,心裡“咯噔”一下,果然,李煜這個天子不是那麼好說話的,這是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啊!
明朝張居正搞出來“考成法”之後,就成了全體官員的眼中釘、肉中刺,甚至成為了亡命符。
“陛下,官員考成之事,一直都是都察院負責,臣插手進來……”
“無妨,吏部只需要定下規矩、建立制度,保障所辦之事得到監督即可,其他的,朕想辦法。”
殷崇義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吏部考成只需要“制定目標”,但執行的如何,不需要承擔責任。
從真實意圖上說,李煜並不想要一個“閹割版考成法”,但條件不成熟,也就是,南唐當前不具備實施“一條鞭法”的基礎,而明朝官員考成的主要內容,就是賦稅。
但吏部參與進來,考成對官員的重要性,就越發突出,一句話,不能讓南唐官員過得太舒服。
由此,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把官員們安置到哪兒?
李煜先問一個不著邊際的問題。
“林仁肇,要固守嶺南、閩南,你認為最難的是什麼?”
林仁肇世居閩南,對當地情況比較瞭解,他說道:“殘唐以來,割據混戰,各州府縣鄉難以及時獲悉朝廷命令,依末將看來,守住閩南、嶺南的關鍵,不在於駐軍多少,而在於交通暢達。”
李煜眼前一亮,不愧是林虎子,一語中的!
想當初,唐軍不得不從泉、漳二州撤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輜重糧草太難運輸了,就地徵用,又得不到“地頭蛇”的支援。
“盧儔,你說。”
盧儔也贊同,說道:“陛下,若是交通暢達,我大唐軍隊就如虎添翼!不過——”
“不必顧慮,說吧。”
“是。諸位,盧某雖不才,也帶兵多年,當下軍隊也臃腫不堪,戰鬥力堪憂,若一味擴充軍隊,遲早要將朝廷拖垮。”
兵不在多,而在精。
電視劇、電影裡動輒“十萬”“五十萬”軍隊去發動戰爭,其實很扯淡,以十萬人的軍隊計算,其中一半都是後勤人員,剩下的一半也極少參與直接作戰。
真實的戰場上,一千人的軍隊已經是浩浩蕩蕩的了,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例如,秦王李世民“三千五百破十萬”的奇蹟,實際上就是3500重灌騎兵直接衝陣,而對方十萬人裡面啥都有,餵馬的、做飯的、打掃衛生的。
更形象一點,可以參考《騎馬與砍殺》類似的遊戲,觀察一下一千騎兵一起衝鋒的場面,有多震撼。
話題進行到這裡,李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眾卿,洪州官員何其多也,全都遷回金陵不是辦法,待到殷崇義將考成法制定完畢,我看就地解散,分派到大唐各地。”
洪州是陪都,所有建制與金陵一樣,除了現任官員之外,大量候補官員沒辦法安排,也會託人走關係,到洪州謀一個閒差。
這些人力資源都守在洪州,無疑是巨大的浪費,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荊南、武平、漳泉等打下來的地盤,大唐自己的官員嚴重不足!不得不啟用割據勢力的官員,這簡直就是坐在火藥桶上。
如果當初,李璟打下來湖南之後,立即派出去一個完整的領導班子,也不至於失敗的那麼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