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攤牌了。
李璟應該是早有準備,否則,永壽宮中也不會空無一人。
他,安靜地等待著李煜前來,想要親耳聽聽,自己的“六郎”到底是怎麼想的。
但是,李璟萬萬沒料到,李煜竟然會這麼直接!
“從嘉,你說什麼?父王耳力不佳,你想要幹什麼?”
李煜緩緩起身,深施一禮,然後波瀾不驚地說道:“我要,節制天下兵馬!”
所謂“天下兵馬”,包括兩都禁衛軍、宮城御林軍、各州城防營、池州大營、潤州大營、江寧大營、洪州四十二路軍,以及各地節度使手中的軍權!
直白點說就是,老爹,你該退位了。
“你,你不是從嘉!”
“是的,登基之後,我就改名李煜。”
登基之後就改名字,是南唐的老傳統,例如,李璟登基之前叫(徐)李景通。
“李煜……”李璟喃喃自語:“煜者,燿也,光華燦爛,鳳颺電激,確實是個好名字。你,真的還是我的六郎嗎?”
李煜平靜地說道:“你永遠是我的父王,只是,父王希望我是李從嘉,還是希望我成長為李煜。”
如果是李從嘉,他就只會吟詩作詞、附庸風雅,有朝一日、國破家亡,唯一的安慰,就是死了之後,父子倆的名聲響徹“詞壇”。
如果成為李煜,他就可以揮斥方遒、征戰天下,有朝一日、光復大唐,在這個時空裡,避免後世種種苦難、種種恥辱。
李璟沉默了,事實上,他一直都在觀察著李煜,情報源源不斷地傳來,一開始,他只是對這個兒子的變化感到驚奇,漸漸地,他發現事情開始超出自己的控制,一直到李煜突然發兵嶺南,他意識到自己在想幹預,已經晚了。
要知道,在五代十國這種亂世之中,李璟做了十二年皇帝、一年國主,期間,南唐在長江以南發動數次戰爭,雖然在天下格局當中顯得弱小,卻妥妥的一個“地區老大”角色。
一個能夠當十幾年皇帝,又被迫“降級”為國主的人,你可以說他能力不足,但絕對不會昏庸愚蠢。
最起碼,李璟是能夠審時度勢的,當意識到後周過於強大之後,“認慫”雖然難看,卻不失為一種儲存實力的方式。
“從嘉,你已經是太子了啊,這國主之位,早晚都是你的!”
李煜搖了搖頭,反問道:“國主?國主是個什麼玩意兒!”
“你說什麼?”
“我要登基稱帝!”
此一時、彼一時,郭榮活著的時候,南唐統治者迫於壓力,貶損儀制、自稱國主,郭榮已經死了,後周一分為三、勾心鬥角,自己又苦心經營、開疆擴土,登基之後還自稱國主?
仗白打了?計白用了?錢白花了?郭榮白死了?
“我要登基稱帝!”
李璟一下子坐起來,原本氣若游絲,此刻大口喘氣,不可思議地盯著李煜:“你要做皇帝!”
“父王,不,父皇,金陵宮城的鴟吻,裝上去、撤下來,你不覺得麻煩嗎?”
鴟吻是皇權的象徵,南唐為了表示尊奉後周為正統,先是撤了鴟吻,後來又偷偷裝上,後周(及北宋)使者來到的時候,再趕緊撤下去。
自欺欺人,丟死個人!
李璟眼神中充滿了不可置信,說道:“從嘉,這就是你以身犯險,進入順化門的真正目的了!”
李煜沒說話,只是輕輕點頭。
沒錯,若是要滅掉李從善,或者要順利繼位,李煜根本就不用來洪州,回去金陵等著李璟嚥氣就行了。
辦完喪事,李煜的太子身份,自動晉級,只不過,他晉級之後仍然是“國主”,沒辦法,誰讓你繼承的是你老爹的位置呢?
一場政變之後,事情就完全不同了,“父死子繼”的邏輯蕩然無存,李煜稱帝,也就不存在名分限制,明擺著的,老子都造反了,還管你啥破規矩。
話鋒一轉,李煜說道:“父皇也是好手段,人在宮中,天下之事都瞞不過。”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就別掖著藏著,開誠佈公吧!
一想到,自己竟然一直被人監視,李煜就覺得很不爽,他萬萬沒想到,歷史上“自求其辱”的李璟,城府也如此深沉,手段也如此隱秘,恐怕,就連孫晟建立的情報網當中,也有自己老爹的人。
李璟嘆口氣,說道:“暗衛制度,是先皇(烈宗李昪)親手建立的,昔日,為了能夠與楊溥(楊行密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