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
第三部分 全球大博弈
第九章 石油: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之血
1916年索姆河戰役中首次使用了坦克。在1917年11月的康佈雷戰役中坦克的作用被髮揮到了極致。在1918年8月8日的亞眠戰役中,456輛坦克大破德軍防線,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德軍最高指揮官興登堡元帥的副手魯登道夫將軍戰後形容:“那是德國陸軍作戰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防禦為主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1918年10月,德軍最高指揮部宣佈勝利已無可能,首要的理由就是坦克的誕生……
第十章 開啟中東的大門:土耳其石油公司
(原稿144頁倒數第二段) 在1917年和1918年中,戰爭使石油發生短缺。人們這才看清石油對英國利益的必要性。並且,這也使美索不達米亞重新回到舞臺中心。英國本身發展石油前景暗淡。這更使中東的石油供應變得異常重要。戰爭內閣中極有權勢的漢基爵士說:“控制這些石油供應是英國戰爭中頭等重要的目標……”
第十一章 從短缺到過剩:汽油時代的來臨
(原稿173頁倒數第二段) 競爭的壓力迫使其他公司也跟著照做。他們衝破批發壁壘,進入零售貿易。1926~1928年間,海灣公司將它的零售業務迅速地擴充套件到中北部地區,得克薩斯公司和殼牌公司這兩個最野心勃勃的公司在20世紀20年代末都在全國48個州開展了銷售。新競爭對手紛紛擠進老零售商的地盤。老零售商則不得不為了利潤而擴充套件到其他新領域中去……
第十二章 石油爭奪新格局
(原稿185頁倒數第一段) 正當新澤西美孚石油公司與諾貝爾家族的談判進入尾聲時,克拉辛抵達倫敦代表布林什維克政府談判貿易關係問題。1920年5月31日,他應勞合?喬治首相的邀請,前往唐寧街。這是一個西方大國的政府首腦首次接見蘇聯使者。外交大臣寇松勳爵盯著壁爐,雙手緊背身後,喬治首相嚴厲地責備他:“寇松,要有禮貌。”他才不得不同克拉辛握手……
第十三章 誰來管理氾濫的石油
(原稿191頁倒數第二段) 1930年10月3日晚8點,井中突然汩汩有聲。鑽井隊長趕快跑來跑去對四周的人們大聲呼喊道;“快滅火!把你們的菸頭掐滅!快!緊接著,大地顫抖,噴出一股油和水,超過井架直衝天空。人群沸騰了,所有人仰望天空,歡呼著,任憑石油噴灑。喬伊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一個鑽井隊員如此激動,以致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槍要向直噴天空的油柱打去。旁邊的3個人立即向他撲去,將槍奪下。要知道,此時若有一丁點天然氣被點燃,就會引起油井爆炸,炸死所有在場的人……
第十四章 “朋友”與敵人的較量
(P214)華盛頓還看到了英國人領導的對墨西哥禁運的後果。納粹德國變成了墨西哥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法西斯主義的義大利位於第二。日本也成了一個主要的消費國。日本的公司還在墨西哥進行石油勘探,並商討鋪設一條輸油管從油區直通太平洋。在羅斯福政府看來,再施加壓力,就可能把墨西哥完全推入軸心國的懷抱……
第十五章 阿拉怕特許權:弗蘭克?霍爾姆斯讓世界不再平靜
(P230)卡德曼大吃一驚,氣急敗壞。現在,他心中已明確地意識到:必須與海灣公司合作,將兩個投標者合二為一。否則,酋長會繼續在二者之間漫天要價,從中漁利。接下來,經過一番緊張的談判,1933年12月,兩個公司達成了一致的協議:建立一個各持股50%的新合資公司。名字為“科威特石油公司”。雖然各持股50%,英國方面卻堅持要將管理權掌握在英國人手中。結果,1934年3月,英國政府和科威特石油公司又達成了這項新協定……
。。
目錄二
第四部分 石油戰爭和石油戰略
第十六章 日本通向戰爭之路
(P244)而且山本五十六的心中無時不在掛念著石油因素。對於海軍乃至日本在石油問題上的困境,他有著特殊的敏感和理解。他出生在為日本生產少量石油的新瀉地區。他的家鄉長岡有數百家生產燈油的小工廠。在美國度過的幾年使他懂得,工業世界正在從煤炭轉向石油,甚至對於海軍來說,空中力量也代表著未來。山本五十六強烈地意識到日本在石油供應方面的脆弱性,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官,他堅持把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海軍的訓練限制在日本近海,目的是節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