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海軍突然出現在荷蘭海邊,給荷蘭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震動。中國人不敢進攻荷屬東印度,即便是看到人民海軍的大艦隊之後荷蘭人依舊這麼認為。不過中國海軍有能力抵達荷蘭控制地區的海岸邊,這個衝擊依舊巨大。上一次出現這種事情已經是272年前,在那時候名義上還在中國版圖之內的臺灣島。
莫道前路無知己62螳螂捕蟬(四)
中國艦隊在荷蘭示威,日本上層一部分人心裡面可是高興壞了。幾年前被攆出朝鮮,日本遭受了可怕的心理打擊。反倒是在國力上受到的打擊明顯沒有看起來那麼可怕。歷史上日本的掠奪主要是掠奪中國東北,現在中國早就奪回了東北。關東大地震之後日本已經把朝鮮盤剝到無以為繼的地步,朝鮮人全部都在反對日本的統制,朝鮮已經是日本最大的失血場所。收縮回日本本島之後,各種損失反倒減少。
鑑於朝鮮的前例,日本在臺灣也不敢再搞的過分。人民黨也運送不少人員到臺灣發動游擊戰,日本只能一面加緊封鎖臺灣,一面恩威並施的加強對臺灣的控制,努力肅清中國游擊隊。在收縮期,日本倒也承認了事實。裕仁順利上臺之後,日本政壇卻出現了新動向。
日本現任首相高橋是清對自己的幕僚兼助手北一輝問道:“北君,你認為中國向荷蘭示威是想做什麼?”
北一輝微微搖搖頭,“絕不是簡單的示威這麼簡單,陳克做事要麼不做,要麼就會做到底。我還從沒見到有誰能把他玩弄在手上的。”
對這樣的回答,高橋是清沉默下來。這是高橋是清第二次組閣,和上次一樣,高橋是清組閣之後終於終止了日本走馬燈一樣變化的政壇變化,外界普遍認為高橋是清還能像上次一樣幹完自己的任期。對高橋是清來說,日本需要維持一個與中國相對穩定的關係。可日本的事情並不是這位已經79歲的老頭子能夠完全左右的。
1925年5月,被人普遍認為會成為元帥的田中義一突然退出現役,準備去政界混。去政界混的意思並不是僅僅想當總理,就田中義一當時的地位這個總理遲早是他的。田中義一要當政黨黨魁。日本國內矛盾深厚,普選的呼聲越來越高,田中義一要犧牲自己的元帥稱號來為軍人換取更大的空間。
就這樣1925年田中退出現役,去立憲政友接替高橋是清就任第五任總裁,這個“立憲政友會”是伊藤博文“親手締造”的政黨,田中沒空著手去,帶了三百萬日洋的見面禮。這三百萬日洋在當時是個什麼概念?300萬是一個陸軍大將500年的工資。他怎麼來的,陸軍部在朝鮮瘋狂掠奪的時候,弄到了2400萬日洋秘密經費。中間用掉800萬,剩下的1600多萬全去向不明,作為陸相的田中義一當然很清楚這筆錢到底在什麼地方
在朝鮮戰敗之後,日本政壇總算是穩定下來了。在加藤高明領導下成立了護憲三派內閣,但憲政會作為第一大黨仍執政界牛耳,結果第一次加藤內閣在政友會的攻擊下發生動搖而總辭職。大選後的組閣權再次落在加藤手上,田中義一拒絕加藤高明的入閣邀請,充分利用金融危機下出現的整理震災票據問題,策動樞密院官僚以“違憲”為由,否決政府的救濟臺銀緊急敕令案,迫使新成立的若槻禮次郎內閣總辭職。
畢竟戰敗之後陸軍海軍都有責任,為了緩和矛盾,西園寺公望不得不做出妥協,田中義一就靠自己的營運竟然當上了內閣首相。當上首相之後,田中義一併沒有阻止普選,而是要把普選引向他所期待的方向去。
田中內閣是在若槻內閣辭職後匆忙成立的,是一個以少數執政黨為基礎的政權。1927年6月,在野黨憲政會和政友本黨合併成立民政黨。該黨打著“貫徹天皇統治下的議會中心主義”口號在三菱財閥支援下,主動接近元老等官僚勢力,抨擊田中內閣的內外政策,意在上臺執政,對田中義一政權構成巨大威脅。田中決定透過將在1928年舉行的大選塑造一個強有力的執政黨。
為了贏得選舉,政府對一百多名知事以下的地方官吏進行更迭、調任。同時透過賄選、利誘等手段大肆干預選舉活動。凡提及“300萬日元”或“陸軍機密費”的演說,一律遭到政府禁止。在野黨民政黨也加入賄選戰。選舉結果政友會未及半數,僅比民政黨多獲得一個議席。為此田中用大量的金錢和職位對中間派人士進行分化拉攏工作,謀求控制議會。最終獲得217個議席,以微弱多數取得了議會中“不自然的多數黨”地位。這就是日本首次進行普選的真實情景。
田中義一本來就不在乎議會到底是普選還是貴族議會,他真正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