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零五章 幻境鑄劍二

制範,用陶泥製作劍模,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工序。材料現成,唐風參考手上的劍鞘,稍作修改,一口氣塑了一小堆劍模,長短大小都有。

無法得知評判的標準,那就多做準備吧。

然後把劍模放進一旁的窯子中烘乾。陶泥烘乾,很簡單。

再取出來修正。檢視烘烤後是否變形,是否勻稱美觀,是否達到要求。能修則修,不能修則扔掉。

修正之後,再在劍範內壁上鏤出陰陽相反的紋路,這個可以使劍體附上花紋、銘文。

因為以神識鏤刻,這一部分也不難。

反覆除錯,花了三天時間,最後只保留九個劍範,涵括各個型別。

……

第二個作坊——調劑。這是一個非常複雜,需要大量嘗試的過程。

唐風乾脆搬出儲物戒裡的古籍,查閱關於鑄劍的資料。特別檢視關於鑄劍用料配備的情況。

翻閱半天,還真查到,不過意見非常概括:鑄劍調劑千變萬化,沒有定法。最後列出幾種非常基本搭配原則。

唐風也很無奈,聊勝於無吧。

唐風稍稍思索,乾脆拿出筆和紙,把第一批配好的原料記錄下來,避免出現重複或者疏漏。感覺又回到小時候,在太嶽秘境裡學陣法的情景。

作坊間準備的材料並不全,只具備基本材料,也有一些非常生僻的材料,連唐風都不認識。要知道,唐風可是陣法師,經常跟各種材料、礦石打交道。

一些比較常用,唐風認為

應該有的,卻沒有,無奈。只能慢慢試驗那些生僻材料了。

對了,自己手上的材料可以用嗎?唐風猛然想到這個問題,自己的材料可不比這裡少。嗯,要試驗一下。

花了半天,唐風配備九份材料,有一份摻雜了自己帶來的材料。

做好記錄,繼續來到下一個作坊。

……

第三個作坊——熔鍊。將每一把劍的原料裝入坩堝,經過高溫熔鍊,使所有的材料融合,併除去雜質。這也是關鍵一步,火候很重要。

唐風多次觀摩或者親自鑄造小鐘,這一步並不陌生。特別是天河之行,天河盡頭見識了八卦爐,對火候還是有一定經驗的。

簡單說:黃白之氣溫度最低,雜質最多;青白之氣溫度升高,雜質減少;青氣溫度最高,雜質最少!

理論是這樣,但為了提高品質,很多時候還會反覆熔鍊,至於具體是多少,真沒有定數。要看實際情況和鑄造師的經驗和掌握。

唐風很用心,屏息凝神,心平氣和。

九份材料在熔鍊時都沒有出差錯。三份熔鍊一次,就是熔鍊到青煙境地,已經很純淨;三份熔鍊兩次,非常純淨,溶液宛如一體;三份熔鍊三次,甚至連青氣都冒不出來,溶液純淨無比,晶瑩剔透,滾動間,似乎帶著氤氳靈動。

這個環節足足花了一個月。

第四個作坊——澆鑄。將熔鍊成熟的劍汁澆灌進劍模,待其冷卻,凝固,劍胚成型。

這個環節很

簡單,九個劍模同時進行澆灌,半天完成。

第五個作坊——鍛造。這是一個千錘百煉的過程。

這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環節,講究力度的掌控,講究對劍胚的掌控,講究風箱火候的掌控!

傳說,有人單單憑藉打鐵,練就一身本領,成為一代宗師。

唐風沒有那個想法,現在他正掄動鐵錘,“叮叮叮”地敲擊劍胚,火星四濺。能早日鑄劍合格,脫離這裡就是大功一件。

按照古籍估算,一支好劍,一般要經歷上萬次錘擊,特殊的,三萬次,五萬次都有。像那些傳世寶劍:干將莫邪,鑄劍三年,不知錘鍊多少次!

唐風決定區分對待:之前熔鍊一次的,就錘擊兩萬次;熔鍊兩次的,就錘擊三萬次;熔鍊三次的,就錘擊五萬次!再不行,再調整。

鍛造這方面唐風沒有多少經驗,並且力度要求很高,不但要有連貫性,更要區分輕重、緩急!

足足用了一天,唐風才完成第一支劍的錘擊。連續兩萬錘,一般人可能吃不消,但唐風沒有問題,他肉身強悍,體內兩個小磨盤“隆隆”轉動,神力無盡。

兩萬錘完成,寶劍“鏗鏘”錚鳴,寒芒迸射,銳利鋒寒,是為寶劍。唐風暗暗自得,自己似乎有點天賦,這劍造得不錯。

握劍在手,手掌輕輕撫過,感受劍面的平滑和凹凸,回想錘擊過程,慢慢體會。感受不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