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威原本就是個在廝殺中一點點成長起來的大將軍,再加上他爬上哪個位置靠的是實力,簡單來說當初這**王朝的半臂江山就是靠著“北堂軍”打下來的,身經百戰,自然不是君亦清的那些個烏合之眾能夠比的。
再加上納蘭若若根據小龍人的提示,找到了當年太祖爺的傳位詔書,直接跟君亦清玩兒起了陰謀奪嫡這一套。
簡單來說,就是護佑**王朝風調雨順,國泰明安的國師大人,寒夜冥,才是真正應該坐擁**王朝的人。
元德238年,太祖爺君越透過一場血腥和及其殘忍的政變,手刃當時已經被立為太子的親哥哥,並與隨後前來複仇的東宮眾武將展開激烈的火併。
也就是說君越,並不是以太子之位登上皇位,而是以他自身的王爺之名,佔了江山。
明明已有太子,先皇對其寵愛有加,可最後繼承皇位的卻是先皇膝下最不受先皇喜愛的君越,這其中的原因……撲朔『迷』離。
一說君莽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可君家自*陽起兵之後,君莽率兵取東南,取得義軍首戰大捷。此後,挺進關中,攻克錦州,扼守燕子嶺,等待其父君豪率兵前來會合,合力攻克鄴城。這一系列戰役表明,君莽不但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軍隊統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在君家奪取前朝江山的戰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君莽被冊立為皇太子後,被君豪寄以厚望並悉心培養,甚至最後還將將軍國大事託付給他。
以太子鑑國。
於是,君莽在**初年建立官制政體、改革稅法、頒佈律令;積極發展農業、恢復生產,推行均田制,改革租庸調;並辦儒學、興科舉、宣揚教化……
可以說這君莽在**立國之後的統一戰爭中很少率兵出征,而是坐鎮於朝堂。
征戰的那些時日,君莽以一個太子的身份,“卑身下士”,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臣武將,毫不誇張的說,**立國之所以那麼快能步入正軌,使得百姓平靜的接受改朝換代,接受動『蕩』的朝廷這其中少不了君莽的謀劃。
更別提,這片大陸施行的還是傳位與嫡長子這樣的的傳統,再加上君莽治國有為,領兵有方,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功大於過的的人,成為皇太子,承繼帝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也就是因為這樣一位宅心仁厚,處處受百姓愛戴的皇太子,再加上其皇太子的身份,所以君威想要奪得皇位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找機會直接殺死君莽,然後『逼』迫皇上重新寫下詔書。
聖旨一下,君莽就是再有能耐,也不揹負一個謀逆,叛逆的罪名爬上皇位,那是會遺臭萬年的……
也就是這個念頭一起,君莽這一支底下再無活口,君威順利登基,拿下不順從他的那些朝廷忠臣,造下諸多殺孽。
寒夜冥,寒夜冥就是君莽這一支的獨苗苗了。
想來君威晚年記起這一樁陳年往事,害怕自己下去之後因為殘害手足入十八層地獄,所以留下遺照,還位於寒夜冥。
只是他怎麼都沒想到他藏好詔書之後會突然駕崩,搞出後來這麼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