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貞觀十八年、十九年,太宗兩度發兵攻打高句麗,在第二次的時候,太宗御駕親征,卻並不能將高句麗攻下,只能飲恨班師。
龍朔元年,唐高宗再次派出數十萬大軍進攻高句麗,大軍抵達平壤城下,卻最終在淵蓋蘇文的頑強抗擊下無功而返,不過這一次倒也不是沒有收穫,大唐攻滅了高句麗的盟友百濟,也算是斷了高句麗一臂。
等到龍朔二年和三年,高宗本來要再度下令攻伐高句麗,卻因為鐵勒九部背叛之事,朝廷被迫對西北用兵,這才耽誤了下來。
之後的麟德元年,因武后與高宗爭權,之後又忙於封禪泰山,高宗無心處理軍政,戰事一再擱置,直至今日。
現在淵蓋蘇文身死,高句麗分裂,乃是天賜機會,高宗當然不會放棄這一點,早在七月的時候就已經任命右驍衛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率領一支大軍援助淵男生,又命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偘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左監門衛將軍李謹行為後援,可見其早已下定決心要插手高句麗的內亂。
而李顯身為後世之人,從史書上也得知,就是在這場大戰中,大唐大軍順利攻破了高句麗。既然知道這一場大戰乃是必勝之局,李顯自然也不會放過一次榮立軍功的機會。
所以,一聽竇仙童說起這個訊息,李顯自也忍不住建功立業的渴望,準備加入這場名垂千古的滅國之戰。
可現在的問題是,打仗不是他想去就能去的,首先來說,他是皇子,身份尊貴,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萬一有什麼意外的話,領兵將領可承擔不起這個責任,若是分兵保護他,那自然不利於戰事的安排。一句話,他到了那裡,肯定會被認為是累贅。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問題,因為如果高宗同意,群臣又有誰敢反對?最大的問題是李顯現在年紀幼小,高宗肯定不捨得他這般年紀便出征北疆苦寒之地,而武后那邊就更麻煩,因為如果他非堅持要去的話,說不準就會引起武后的懷疑。
所以,該怎麼說服高宗,又不至於引起武后的懷疑,這才是他現在要面對的一個最急迫的問題。
李顯苦苦思索了半天,始終沒有什麼頭緒,無聊之下,李顯只好回到書房,拿起兵書進行把玩。
“咦?”看到手中的那部《衛公兵法》李顯的腦中突然靈光一現,頓時有了主意,不由得哈哈大笑氣來。
“大王,不知道笑為何來?”一旁的小宦官高成被他突然而來的笑聲嚇了一跳,不過見他高興,想來是今天的難題想出對策來了,不由笑著問道。
“呵呵,無事,高成,速速為吾更衣,準備車駕,孤要出門一趟。”李顯見高成湊上來,心想正好將事情一併安排了,便對高成吩咐道。
“諾。”身為李顯的貼身宦官,高成知道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該問的別問,該做的事情趕緊去幹,否則的話就算主子不怪罪,萬一不該知道的被自己知道了,以後不管是主子還是他,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隔閡,而這種隔閡對他這等只有仰仗主子寵信才能進取的小宦官來說,絕對無法預估的災難。
所以,高成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就去安排車駕,並且為李顯更衣,又將李顯送出府門。
李顯的車駕在長安城內繞來繞去,最終還是選擇停在了英國公府門外。
由於皇帝車駕在長安,而李績的家眷都在洛陽,並未追隨著來到長安,所以現在李績的宅第雖然看起來頗多僕役,卻也倍感荒涼,當然也並沒有誰認識平民裝扮的李顯。
“來者何人?速速止步,也不看看這是何等所在?竟敢亂闖,若不是英國公一向仁善,僅憑這一點,便能將爾等治罪。”大門外一個家丁一副兇惡的模樣,硬是將李顯攔在門外,不讓他進去。
李顯既然是秘密而來,自然也不希望有人能識破他的身份,只是淡淡笑了笑,從袖中摸出了二兩左右的一小錠金子,笑著送到家丁手中,然後拱手說道:“在下隴西李奇朗,有要事前來拜見英國公,這是拜帖,煩勞這位先生送至李公手中,只要送至李公手中便可,至於彼見不見我,全與先生無干。”
那家丁見李顯出手如此闊綽,頓時換了一副笑容,答應了李顯的要求,將拜帖接過,送到了李績手中。
他本來以為憑著李績的身份地位,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見一介平民的,沒想到只是看了一眼,李績便說來者是他一位朋友,請其到書房相見。
聽了李績的吩咐,那家丁就更加驚呆了,這個李奇朗實在不簡單,不僅獲准接見,而且還被請到書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