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不管是生意場上,還是現實生活中,走得更遠的,往往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二名、第三名。但是,總會有第一個,我們要敢為人先,前仆後繼,甘當墊腳石。革命和科研的道路上,從來是不畏艱險、奮勇向前,才有歷史的進步。順序上的第一名,不一定獲得成功,但高度上的第一名,卻是我們要孜孜不倦追求的。先進者的成功與輝煌,可以成為後來者的榜樣,我們的時代,呼喚這樣的英雄和榜樣。面對機遇,我們要解放思想,稍一猶豫,幸運就可能擦肩而過。成功,不一定屬於第一個人,但一定屬於胸有成竹的人。

這是一個眼球經濟的時代,先要吸引他的注意力,才好叫他掏腰包。古人說:“世上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而做生意的,卻認為女人和小孩的錢最好賺。古話裡的“小人”,是相對於君子而言的,我這裡就按字面意思引用了。至於如何吸引顧客的注意,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人停下腳步、走進店來、欣然消費,這是一門技巧。店名、店面佈置、經營專案,這些外在的因素,都能做足文章。商品只是商品,更重要的是老闆的經營理念和營業員的笑臉。獨到的經營品味,可以傳導一種文化,一種讓人欣賞和共鳴的氣質;營業員的細緻服務和美麗笑臉,將是店裡流動的最燦爛的招牌。吸引人的視線,只是高招;征服人的心靈,才是高明。

2000年時,小鎮上開出第一家電腦店,承接個人、單位的電腦裝機,以及維修和網路佈線等。開店的是位上海來的年輕人,是某大學計算機系的高材生,他有親戚在小鎮上,就想過來自己創業。當時,電腦還是奢侈品,除了單位用的電腦,全鎮的個人電腦,可能不到50臺,他的生意也就捉襟見肘了,只有零星的小生意。我當時已經買了電腦,偶爾會出點問題,比如重灌系統、程式出錯、安裝網絡卡等,會過去請教他。

星期六、星期天,他要回上海,平時才過來開店。開店最忌諱開開關關,讓客戶白跑一趟,何況,當時用電腦的還少,也就是單位裡用,而他不是本地人,沒有這方面的人際關係,單位生意鋪展不開。他硬著頭皮堅持了半年,實在揭不開鍋了,不得不把店轉讓,回了上海。

接手他的電腦店的,是個叫琴明的小夥子,他掛的是宏圖三胞直營店的牌子。宏圖三胞是有名的電腦經銷商,掛靠上他們,是個好點子。他一上手,就做了筆比較大的生意。當時,稅務局規定,每個村和私營企業,都要配置稅務電腦,申報稅務和開發票,要透過電腦和網路操作。電腦加上印表機,一下子又是幾十臺,自然賺得咪咪笑了。半年後,當地的婚俗就有了新的風氣,嫁妝必備電腦了,加上一些年輕人,熱衷於上網,買電腦的也就多了起來。但人們都跑去蘇州買電腦,對鎮上的電腦小店,信任程度是不高的,可是,大家都不是很懂電腦,稍有問題就束手無策。誰都知道,維修的利潤是很高的,電腦硬體一般不會壞,通常都是程式和操作方面的問題,經常宕機啦,不能上網啦,沒有聲音啦,需要安裝新軟體啦,內行的人只要敲敲鍵盤,改改資料,就能讓不聽話的電腦起死回生。琴明還提供上門服務,你有問題,只要打他電話,他會盡快上門幫你解決。據熟悉他的人講,他開店第一年的利潤,就在10萬元以上。

跟風是人們的習慣,不久,鎮上又有幾家電腦店開出來,但都是門面很小的,不成氣候,據說,門面上的生意,所佔的份額很小,都是靠關係做單位的生意,因為單位的量大,對價格不很計較,“魚”較肥。同行一多,琴明的生意難免會受到影響,而且,原來的店面已被房東收回,他搬到了一個較偏僻的地方,要不是熟悉的人介紹,生意還真不好做。可他沒有氣餒,他把賺來的錢,買了30臺電腦,在靠近工業區的村子裡,租了房子,開起了網咖。當然,是沒有證照的黑網咖。

自從北京的一家網咖,因失火燒死了不少人,在全國範圍內,網咖的許可證,就停止發放了。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黑網咖依然如割不完的韭菜,一茬一茬地冒出來。打工者一般不會買電腦,但他們也要上網,正規的網咖鳳毛麟角,附近有黑網咖,他們求之不得。鎮上有網咖經營許可證的,估計也就二三家,但無證經營的黑網咖,卻有二三百家。通常是租的民房,房租便宜,接的網線是以家庭上網名義申請的,一個月不到一百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連電費也是民用的,五毛錢一度,開一家黑網咖的主要成本,也就是電腦。正規網咖的網費,一個月要2千元,還有不菲的管理費,而且管理嚴,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不得通宵營業等,違章有被吊銷執照和罰款的風險,成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