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表妹新的家,可又不忍掃她的興,便答應了。
孫玉環說:“你看見青青了嗎?”
霍顏平想,表妹為什麼提起黃青青?
孫玉環又說:“青青知道你回來,一定很高興。”
正如孫玉環所說,黃青青為霍顏平的歸來,不但高興,而且還非常激動。數月前,霍顏平悄然離去,黃青青曾去縣城打聽到霍顏平的下落,她為此難過,並後悔未早一點向霍顏平敞開心菲,她知道霍顏平喜歡孫玉環,但不知相互已到難捨難分的地步,所以,她把自己一腔情思講給剛跨入家門的嫂子玉環。此番話若在孫玉環未嫁前說出,孫玉環聽了肯定要嫉妒的,現在她已成婚,那段戀情不好再表露了,再說婚後,黃青青與她相處甚好,想到自己所愛之人受的折磨,她特別同情這個小姑子,她勸黃青青不要著急,還說想辦法幫她找到霍顏平。黃青青說出又一個隱憂,哥哥不喜歡霍顏平,他希望她嫁給另一個人,她求嫂子勸一下哥哥。孫玉環也答應了,但怕引起丈夫的誤會,遲遲未對丈夫開口,殊不料,就在這時,霍顏平回來了。當她看到黃青青見了霍顏平興奮異常的神情,更加切膚地感到她與霍顏平將永遠侷限在表兄妹的格線裡……
。。
血證(23)
二十三
楊天順死裡逃生,回到家中,大病一場,這是因驚嚇,悲傷所致。他真不敢相信,幾天的時間,世界便變了模樣,他的學校不存在了,他的理想破滅了,不幸之中的一幸,他生還歸來,其他同學怎樣了呢?是否都在四處顛沛,或有的也象劉英慘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下?家裡人知道他是逃回來的,問他詳細經過,他沒講,只是說他的命是劉英的命換來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倘若劉英不碰到他,熱心地幫助他,肯定不會死的。母親流淚說,劉英不在了,能否對其家人寄些錢,表示謝意,楊天順不知劉英家在榆樹縣的具體地方,恐怕劉英的父母還不知兒子已不在人世,他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尋到劉英父母,代劉英盡一份兒女孝道。他在屯外一塊朝陽山坡,堆起一座墳,裡面是空的,並在墳前立下石碑,刻上劉英的名字,他幾乎每天都常到墳前坐上一陣,默默地寄託哀思。
母親攜淑英也來墳前燒紙,她除了感激,還祈求劉英的陰魂不要再纏著兒子,她迷信地認為兒子目前的病容,是劉英在作怪。
楊天順不去屯外時,就在自己房裡眉頭緊皺,長吁短嘆,連書本也不摸了,母親來看他,他對母親說,他只想一個人靜靜坐著,不讓母親打擾他,母親再來時,便俯在窗外窺視,有時實在忍不住,放輕腳步進來,不無哀求地勸說:
“孩子,有啥話說出來吧,總這樣憋屈出病咋辦呀?”
楊天順說:“媽,我沒事兒,你回房歇著吧。”
天順媽撩起衣襟揩著眼睛說:“你不說媽也知道,都是東洋人……”
楊天順很疼愛母親,攙扶母親回小院,而後回來還是那麼怔呆,他到底的想什麼呢?自己似乎也說不清。
天順媽對丈夫說:“他爹,天順被東洋人嚇傻了,我就這麼兩個兒子,你想法治治他這個病啊。”
“我有啥法兒?”楊仁德也在犯愁,他曾把天順找來,放下父親的架子,與他相談,可說不上幾句話,天順藉故走開。
“我看天順是為念不上書急的,你對他說,日後太平了,再送他去瀋陽。”天順媽這番話對天順講過,但她認為丈夫說,效果不一樣。
“還念?都是書念多了,才念出這副呆氣。”
“那你眼看孩子……”
“天生的廢物,他願咋樣兒就咋樣兒,真傻了,我養著他這個吃閒飯的。”楊仁德生氣了,說真的,他對天順比對天福寄予希望,這次天順休學,他有意讓天順接觸家裡大事,料理全生堂,並因此改變了對天順的印象,心中也越發喜歡上天順。
天順媽見丈夫發火,躲了出去。
淑英也常勸天順,還讓楊奎,楊梅去天順房裡,纏著二叔講故事,逼二叔開心。楊天順以前再不高興,對兩個孩子是極有耐心,可這次卻煩惱地往外推孩子。兩個孩子從沒見二叔這樣待他們,如受了莫大委屈似的,出了門哇地哭起來。淑英在窗外站著,拉過孩子,一邊給孩子擦淚,一邊說:
“二叔喜歡你們,二叔心煩才不搭理你們,等二叔消氣會哄你們玩的。”
楊天順在屋內聽了,過意不下去了,忙出去抱過侄兒侄女,輕聲說:
“是二叔不好,二叔該打。”
楊梅摟住楊天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