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廢帝曾謂:〃豈敢惜此漢輩!〃《《北齊 書》三四《瘍愔傳》)齊後主離緯時,韓鳳曾罵朝士為 〃狗漢大不可耐,唯須殺卻〃。(同書《恩幸傳,韓鳳》〕
後主要到晉陽去,崔季舒〃與從駕文官連名進諫〃,韓
鳳竟藉此上奏:〃漢兒文官連名總署,聲雲諫止向並,
其實未必不反,宜加誅戮。〃後主〃即召巳署表官人集 含章殿,以季舒、張雕、劉逖、封孝瑛、裴澤、郭遵等為
首,並斬之殿廷〃。(《北齊書》三九《崔季舒傳》〉這樣排
斥漢人,在少數民族中尚少見。北周不同,漢人士族蘇
綽、盧辯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與重用,協助宇文泰治
理北周。為宇文泰、蘇綽所創立的府兵制,其初雖然是 鮮率兵制,部酋分屬制,但經過周武帝與隋文帝的改
革,終於變成華夏兵制,兵農合一制。民族界限在軍隊
中也消失了。北周滅了北齊,陏時,內徙的六鎮鮮卑漢
化,北朝的民族問題得以最後解決,南北統一因此能
夠實現。南並於北,也不是為北方一舉併吞,而為北力
的靳次南移,帶蠶食性。
總之,當北朝民族問題尚未解決之時,則南北分;
一旦解決,則南北合。因為這個問理一解決,北朝內部
便無民族衝突,北朝潛在的強有力的經濟與武備力 量,遂能發揮出來。這是南朝抵擋不住的。
(三)南朝北伐何以不能成功
東晉南朝曾經北伐,但都未成功,究其原因有四:
一為物力南不及北,二為武力南不及北,三為運輸困 難,四為南人不熱心北伐,北人也不熱心南人的恢復。
南朝國力較北朝為弱,資源不及北方,尤其不及 山東。這從前面(一)所引《通典》七《食貨典》歷代盛衰 戶口條所載南北戶口之差,即可看出。
南朝兵卒素質不及北兵,紀律亦不及。騎兵甚少。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發青、冀、
徐、豫、二究三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馬步眾藝武
力之士應科者,皆加厚賞〃。而〃江南白丁輕進易退,卒
以敗師〃。(《文獻通考》一五一《兵考三》)這個例子很
能說明南朝兵力不及北朝。至於北府楚子集團,到南
朝已在逐漸腐化中。
江南驢馬極少,軍運唯有走水路,水運如果不濟,
北俛的軍隊便只有〃因糧於敵〃。水運和因糧於敵二 者,有一個做不到,南朝就難言北伐。《夢溪筆談》一一 講到〃凡師行因糧於敵〃的問題,認為〃最為急務〃。作
者計算了一下:打仗的兵七萬人,如果用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