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的巨大爆炸聲令日軍難以安睡的。
晚上睡不好,白天的戰鬥自然會出不少問題。至少日軍在夜晚從附近的高地向嶗山方面摸過去,期待率先組成新的埋伏陣地,人民黨對此頗有防範,雙方小部隊的戰鬥經常發生。這樣的交戰中,日軍根本難以取得優勢。
在嶗山仰口的仙台師團每次下定決心全軍向青島方向進攻的時候,工農革命軍的騷擾作戰都讓仙台師團師團長無法下定決心實施不顧後路的軍事行動。根據他們得到的訊息,在青島北方,駐紮了工農革命軍的大量兵力。他們既沒有全部投放到青島要塞中,也沒有進入艦炮的範圍內。這支部隊就靜靜的等在那裡。而仙台師團如果不顧一切的前進,那就是“自投羅網”四個字的精準描述。不得已,仙台師團不得不忍受著連綿不斷的騷擾,每天與人民黨進行著無止境的小規模交火。
與仙台師團這樣的痛苦相比,九州師團就顯得痛快的多。九州師團由礦工們組成,更有堅定不移一往無前的氣質。連堅實的礦脈都能挖開,就沒有理由畏懼敵人。
這支部隊與人民黨擾襲部隊交手的時候,更處變不驚,更加穩重些。這也與相對平緩的地形也有些關係。九州師團師團長並不是一個莽撞的人,他向聯軍司令部提出是否按照原先計劃執行的申請。在回覆還沒有到達之前,催促他進攻的命令已經到了。畢竟九州師團已經在龍口的登陸陣地上停了兩天,這兩天中,九州師團並沒有遇到任何敵人,也沒發生任何戰鬥。
違抗軍令是非常嚴厲的罪行,等待兩天已經到了九州師團師團長等待能力的極限。抱著萬分的不甘,師團長下令部隊開始按照原計劃出發。兩個旅團分為前後兩個集團開始南下。在剛登陸後就遭受嚴重打擊的日軍部隊負責留守岸邊的灘頭陣地。
從9月26日開始,踏上征途的九州師團沿途並沒有受到任何騷擾,部隊井然有序的行軍。到了9月28日,日軍後半部已經行軍至平度與掖縣間的地區。
青島軍分割槽司令蒲觀水研究了戰局之後,將一個師的部隊派去迎擊在龍口登陸的日軍。工農革命軍兩個師四萬人,對面的九州師團因為一部分人員留在日本,一部分受傷,以及守護登陸地區。兩個旅團真正的兵力只剩下18000人。工農革命軍前線指揮部制訂了包圍殲滅九州師團的作戰計劃。
“經過這幾天的戰鬥,我們已經確定,日軍的戰術水平還在日俄戰爭時期水平。衝鋒以小隊為單位。作戰效率遠低於我軍。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採取大包圍圈的模式?”
所謂大包圍圈是指一個連續的包圍圈,兵法雲“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工農革命軍的軍校對此有專門的翻譯。在實際作戰中運用的原則是: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立刻有同志提出了意見,“雙方兵力差距有限,我們只有敵人的兩倍,如果實施圍殲戰,那就得讓青島乃至仰口的部隊一起加入。而且日軍分兩路進攻,實際上就犯了分兵的錯誤。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以當下的局面,仰口的部隊根本不用留下一整個師,只要留下一個團就可以牽制敵人。敵人即便不受牽制,青島當下兩個團也能守住。只要我們以四倍兵力殲滅了日軍龍口一路,我們再回兵青島,敵人不被嚇走,也會被殲滅。”
“沒錯,誘敵深入,以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同意這個觀點的同志很多。
前線指揮部的兩位師長也完全贊同,“那麼我們就給蒲司令發報。”
蒲觀水回電只花了不到三十分鐘。“同志們的建議很好,我已經命令青島與仰口部隊向你方出發。我本人留在青島指揮戰鬥,前線成立前線指揮部。現命令,前線指揮部火速設立交通站,接應後方部隊。並且負責戰役實施。”
前線的同志對蒲觀水的撒手政策很是感激,但是他們卻不敢把蒲觀水和兩個團扔在青島。戰局變化莫測,即便是有四倍於日軍的兵力,也不等於就能輕鬆的獲勝。萬一日軍發了瘋,仙台師團不顧一切的突襲青島,殲滅了九州師團,卻損失了青島以及軍分割槽司令蒲觀水,這就不是一般的責任。
同志們立刻發電報過去,“還是請蒲司令親自指揮戰鬥。”
蒲觀水的回電很簡單,“別廢話。你們怎麼打,我去指揮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