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盪漾的水面,還有那往外的路人,心中的淤結,似乎也隨之散了不少。
“自永樂十二年離鄉至正統十三年歸鄉,四十餘載,方歸故鄉,如今,倒是越發了覺得怎麼也看不夠這裡的山山水水。”李時勉輕輕地拍了拍那雕欄,臉上滿是感懷。
“是啊,孫兒也覺得,還是家鄉,更適合爺爺將養身子。”看到了祖父的表情,李驥露出了一個笑容。“爺爺您操勞了一輩子,如今是到了歇息的時候了。”
“是啊,可惜老夫離京太早了。若是爺爺在京,當時必定以死相諫陛下,何至於有土木堡之難?”李時勉憤憤地道,一時之間,那張枯槁的老臉上浮現出幾絲因為憤怒而泛起的紅暈。
“爺爺,您還是回榻上歇息吧。這裡風大,對您的身體不好。”李驥看著爺爺那張枯槁的臉龐,還有那如雪的鬚髮,心中已然滿是悲悽。整個江西最好的大夫都來看過了,留下的都只有一句話,老人已然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再治下去,也延不了多久的性命。
“無妨,爺爺的身體,爺爺自己很清楚,倒是爺爺的身子,拖累了你的前程。”李時勉輕輕地咳了咳,轉過了臉來,望著這位丰神俊朗的長孫,一臉欣慰地道。
長孫雖然年不過二十,然其之聰慧,亦不亞於五歲發矇,七歲就能背誦《四書》、《五經》,十二歲能詩會賦的自己。甚至猶有過之。
去年便已中了舉人,若不是因為祖父的病,李驥已然放棄了今年的春試,就是希望能夠在祖父的身邊,再多陪伴他一些時光。
“爺爺說的是哪裡話,如今,父親在外赴職,孩兒身為長孫,焉能不服侍爺爺榻前?”李驥笑了笑說道:“再說了,只要爺爺身子骨強健,孫兒便是再多留幾年又有何妨?”
“爺爺知道,憑孫兒之才,京師赴考取個進士,自然不是難事。”回到了臥榻坐下的李明勉看著跟前這才聰慧孝順的長孫,眼裡有著說不出的喜愛。“不過,爺爺有件要事,讓你去辦,你若是應了,爺爺覺得那會比你多陪在爺爺身邊,更讓爺爺高興。”
“爺爺您這是要孫兒去做什麼?”李驥不由得錯愕地抬起了頭來,望著向那滿臉慈祥的李時勉。
李時勉從那枕下拿出了一個檀木盒子,鄭重地交到了李驥的手中。“爺爺沉痾難愈,怕是再難赴京了,所以,爺爺要你赴京,代爺爺上書。請陛下設法迎回上皇,多修兵甲武備,他日,雪我大明今日之恥,以復永樂之盛世!”
“你若還是爺爺的孫兒,就聽爺爺的,爺爺自知大限將至,不久於人世,所以,希望孫兒你能幫爺爺,讓天下人都知曉,我這個冢中枯骨就算是死,也不忘大明的榮辱。羞一羞那些朝堂之上,連句公道話也不知道站出來說的大臣們。他們如今所作所為,連老夫這個將死之人都不如。”說到了這,鬚髮飛揚,雙目透著異樣光彩的李時勉不由得聲音越發在厲苛。
李驥看著跟前兩眼神光烔然,面色沉肅的爺爺,一時之間,那一幕幕自己只是聽說過的往事,彷彿都演繹成了一副副鮮活的畫面……
猶如永樂年間,向世祖上書,犯言直諫,入獄一年而不悔。
猶如洪熙元年,睹奸臣宦官擅權誤國,犯言直諫,仁宗惱羞成怒,命武士以金瓜撲殺,險險身死於大殿之上。被流放到交趾猶自上書,惹怒仁宗,押於牢獄猶自不悔。
宣宗即位,聽奸宦之言,又險錯殺,李時勉卻照樣保持著剛剛入仕之初的錚錚風骨,正統年間,對權奸王振嗤之以鼻,為王振所忌,戴枷示眾,卻仍能破口大罵奸宦誤國……
“爺爺更要你記住,咱們安福李家,世代忠良,若是日後,天子行止有差,朝內有奸佞之輩據位,孫兒若是不敢冒死直諫,爺爺就再也不會認你這個孫兒。明白嗎?!”說對最後,李明勉的聲音越來越低,氣若游絲,雙目之中的光暈也在漸漸地消失,只有那隻乾枯的大手,仍舊死死地抓著那李驥的肩頭,緊得猶如一柄鐵鉗。
已然淚流滿面的李驥緩緩拜倒於榻前:“孫兒李驥,願在爺爺榻前明誓,若是他日,天子行止有差,朝內有奸佞之輩據位,孫兒若是不敢冒死直諫……”
聽著那孫兒的誓言,一輩子都在為大明效忠的李時勉,至死仍舊未忘雪國家之恥的李時勉的唇角,微微地向上翹了翹,彷彿像是卸下了最後的重擔一般,輕撥出了一口長氣,合上了雙眼……
當日,李驥揮淚拜別陷入昏迷中的祖父李時勉,赴京上書。三日後,一直昏迷不醒的一代大明錚臣李時勉,終逝世於家鄉安福……
“你說什麼?!”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