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君杵著龍頭杖走入大殿後,兩方人馬都安靜下來,目光灼灼地看著她。

老太君畢恭畢敬地向皇帝行禮,徐徐道:“你們方才的爭論,我在殿外等候時都已經聽見了。林淡為何會弒父,其具體情況,想來你們已經在莊王和諸位將領的聯名信中看見了,說她枉為人子也好,說她情有可原也罷,都佔著理,我也不是來與你們吵架的,只是想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

老太君衝諸位朝臣一一拱手,繼續道:“忠孝兩難全,這句話自古有之。諸位都是文臣,感受必然不夠深刻,但在我們武將之家,這卻是一道千古難題。忠義與孝道該如何取捨,這是個人的選擇,我不敢置喙,但在我們林家,若是把忠君愛國與恪盡孝道擺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我們必然會選擇忠君愛國而捨棄孝道。我林家的兒郎,成年之後都會離開母親的身邊,前往邊關打仗,生死都奉獻給國家,奉獻給君主,未曾盡過一天孝。在小家與大家之間,他們選擇守衛大家,放棄小家,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選擇,才有了千千萬萬個安定祥和的小家庭。你們難道能說,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嗎?當你們過著安穩日子的時候,可曾想過他們的付出?為了魏國的勝利,為了匈奴鐵騎不踏平我們的山河,我的兒子選擇慨然赴死,我的孫女兒選擇射殺生父。他們一個是笑著死的,一個是痛著活的,永永遠遠都陷在這一天。我接到訊息的時候同樣心痛如絞,但我並不覺得我的孫女兒做錯了。”

老太君環視周圍的朝臣,一字一句抑揚頓挫:“我相信她始終未曾後悔,哪怕再給她一次機會,她照樣會射出那一箭,因為在她心裡,忠君愛國、保衛河山,比孝道更重要。若是沒有她那一箭,軍心不會穩如磐石,將士不會鬥志昂揚,我大魏也不能取得現在的勝利。諸位在彈劾她的時候,必是認為她做錯了,必是認為在君主、山河與父母、小家之間,她更應該選擇父母和小家。孝道之於你們是重中之重,小家之於你們要遠高於河山,我不敢置喙你們的想法,卻也不能苟同。我林家的家訓傳了幾百年,始終只八個字——生當忠君,死亦殉國。我們只知有國,不知有家,難道這樣也是錯嗎?”

老太君緩緩跪下,淚流滿面地磕了一個頭,言道:“我林家世世代代忠君而死,此心昭昭日月可證,求皇上明鑑!”她鏗鏘有力的話音迴盪在大殿內,把一眾朝臣羞得無地自容,絲毫不敢去看皇上的臉色。

在這朝堂之上,當著君主的面,誰敢說自己的父母和小家,遠比君主和魏國的江山社稷更重要?老太君這番話,無疑打在了所有彈劾林淡的官員的臉上,也令皇帝露出動容之色。

第72章 戰神18

朝臣彈劾林淡心狠手辣,應當重罰時,皇帝覺得他們說的很有道理,連自己的父親都敢殺,這個人已經喪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線,不可重用。但聽了老太君這番話,再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皇帝卻又恍然意識到——正是因為把君主和家國放得太高、看得太重,他們父女二人才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為侍奉君主,報效家國,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樣忠心耿耿的人不能用,還有什麼人可以用?難道是這些躲在後方享受榮華富貴,又口口聲聲說孝道重於忠君的人嗎?若是把他們放到戰場上,恐怕不等戰鼓擂響,就已經跑個精光了吧?他們連藉口都是現成的,家裡還有老父母需要盡孝,不能死啊!

如果全魏國都是這樣的人,還有誰去鎮守邊疆、抵禦外敵、護衛河山?自己能安安穩穩地坐在此處,聽他們吵來吵去,難道不都是林家兒郎用生命換來的嗎?皇帝越想越感動於林家的忠心,再去看那些彈劾林淡的官員,竟覺得他們一個二個都包藏異心、面目可憎!被他目光掃到的朝臣連忙低下頭去,連大氣都不敢喘。

“老太君您快快請起!林家對朕的忠心,朕如何不明白!您此番話語實在是讓朕羞愧啊!”皇帝親自走下龍椅攙扶老太君,眼角已隱現一絲淚光。此時此刻,他悔得腸子都青了,暗怪自己不該發聖旨斥責林淡並把她召回來。若是邊疆換了統帥,還能像她那般忠心不二嗎?

皇帝越想越憋氣,親自把老太君送走後便在朝堂上發了一通火,隨便找個由頭貶斥了好幾個彈劾林淡的官員。在朝為官,什麼最重要?自是忠心最重要,尤其是在皇子們都大了,奪嫡之爭已日趨白熱化的時候。

皇帝年事已高,身體衰微,於是處處都會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兒子們卻盯緊了他屁股底下的寶座,並暗中謀劃。他難道不會惶恐不安,難以入眠嗎?他難道不會日日焦心,時時防備嗎?

也因此,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