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了。塞外是喇嘛教的範圍,怎會在這荒原裡有一間佛寺?而這尼姑看來也絕不似塞外的人!
想不通,算了吧。我定一定心,在行囊裡拿出一本維摩經來。我年青時,頗為喜歡佛學,那本維摩經是涵真大師最新註釋的書,我特地帶來,以解旅途沉寂的。我拿出這本書,還有一個想法。因為佛經上的維摩居士是一個道心堅定,而且是最善於宣揚佛法,舌燦蓮花的人,佛經中“間疾維摩”那段就是一段奇文,當時八百“聲聞”,三千羅漢都不敢去探病,因為怕道力比不上他,詞鋒比不上他。更何況外道?我拿出這本經,也是怕遇到“邪魔外道”,想鎮定自己的。正輕輕唸了不到幾行,驀地門外一個聲音說道:“貴客這樣用功?可也覺得在塞外荒原上有這樣一間佛寺,這樣一個尼姑,奇怪嗎?”
聲音正是那尼姑發出來的。她正顫巍巍地向我們走來,招手說道:“請到大堂裡坐坐吧,貧尼已為貴客們預備了滾熱的苦茶,喝喝好解寒氣。順便給你們解釋,為什麼這裡會有這麼一間古剎,會有貧尼這麼一個人?”
我們喝了兩口,放下茶杯,聽那尼姑說道:“喇嘛教,其實即是西藏佛教,所崇奉的也是釋迦牟尼。大約在唐中葉,印度的‘蓮華上座順’到西藏創立紅教,翻譯出顯、密兩宗的佛經,並組織‘喇嘛僧團’,喇嘛是藏語中”最勝無上’的意思。後來到元世祖忽必烈征服西藏之後,尊大喇嘛八思巴為帝師國師,號稱大寶法王西方佛子。紅教的勢力遂日益隆盛。喇嘛教雖然也是佛教的一支,算起來是佛教十三宗中的‘密宗’,但卻和中土流行的天台、淨士等宗大不相同了。密宗又稱真言宗,講究傳授‘真言’,後來更與原在西藏流行的‘巫鬼教’結合,專以吞刀吐火等魔術立異炫俗,中土講究大乘教義的憎人到來,反受排斥了,而且喇嘛只有男子可當,女人是沒有這‘權利’的。”
我聽著那老尼姑竟然能娓娓而談佛教的源流和宗派,不禁肅然起敬,真是一個不平凡的尼姑。這時天色更是陰沉,下起雨夜,陪著這樣的尼姑夜話,的確是一個不平常的晚上。
這時又聽得那尼姑繼續往下說道:“雖然如此,但中土佛教和西藏佛教到底是同出一支,並非中土僧人完全不能踏進西藏的,否則會常有中土高僧,經過西藏去印度朝聖?但中土僧人如果要在西藏立足,如不改信喇嘛教,那倒是一件難事。這個古剎便有這麼一個故事:
“據說在距今百多年前,中土有一個高僧來到蒙藏雲遊,他既不會吞刀又不會吐火,但他卻懂得治病,因此蒙藏居民也有佈施給他的。漸漸他也收了一些徒弟,那時西藏的大喇嘛見他沒有來‘朝’,便派人叫他到色拉寺(西藏大喇嘛所居之地)來,問他有什麼本事,如顯不出兩手來,便要把他驅逐出境。
“那位僧人卻不慌不忙先問喇嘛僧們有什麼本事?那時天空正有幾頭大鷹飛過,其中有一隻飛得稍低,離地大約有十多丈的樣子。一位喇嘛冷笑一聲,突然一躍便躍上高空把那大鷹擒下來,另一個喇嘛更不打話,一手連發四粒彈子,把其餘的四隻大鷹都打下來了。那高僧笑道:‘你們都是用霸道伏鷹,且看貧僧的吧。’說完便向第一位喇嘛要過那隻大鷹,放在手心上,攤開手掌,那大鷹撲了幾撲,卻無論如何都飛不去。自此大喇嘛便許他立足下來,在蒙藏建了三個佛寺,一在伊索昭盟,一在藏邊的札什倫,另一就是此寺。我的師父正是這位高僧第三代唯一的女弟子!”
說到這裡,外面雨聲更大,驀地一陣寒鳳吹來,佛堂正中的絨幕,竟被吹開,我們又見了一件奇異的東西,裡面竟是一張丰神俊秀的美男子的畫圖!霎時那老尼姑的面色一變,眼睛裡發出奇怪的光輝,但旋即又平靜下來,淡然的說道:
“居士們請別奇怪,他就是貧尼的未婚夫!”
怎麼這個老尼姑還會有一個未婚夫?又聽得老尼姑繼續往下說道:
“但他早在三十多年前給仇人害死了!他原是太極門名家的弟子,早歲挾劍仗鏢,也曾鹹震江湖!不料後來竟死在宵小之手,呀!往事悲傷,我也不忍提起了。
“居士們或者會笑我還戳不破色空的境界,太執著了吧?其實佛家並不是完完全全要講虛無的,最上乘的教義是要‘入地獄以救眾生’,試問不辭任何艱苦也要普渡眾生,照一些略識皮毛的人看來,是否也算‘執著’?一個人總有所為而生存,貧尼就是為了他的深仇才忍受了三十六年的空山靜寂!”
這時外面的風雨更大,吹得庭中那棵大樹的樹葉簇簇作響。忽然那老尼姑面色霎地一變,隨手拿了幾枚念珠向空中擲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