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過如梳(梳頭),兵過如剃(剃頭)的傳言,之所以如此,乃是雙方都缺少口糧。
但雙方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卻是因為雙方代表著不同的階級。
流賊公開造反,劫掠的是富戶,普通百姓一般不怎麼碰。而官兵缺少糧餉,在不造反的情況下只能靠搶,但他們不敢搶劫富戶,只能搶劫平民百姓。
山東兵馬三餐吃飽,餉銀髮足,軍紀如山,自然不會在外頭劫掠。武昌城內的百姓見之紛紛稱讚,“真乃仁義之師。”
只要不搶劫,便可當之仁義之名。
進入武昌的秦致遠,迅速打通了糧庫方面的關節,一般調糧都必須有上面的檔案證明,秦致遠雖無證明,但卻有趙巖發給的‘出戰證明’,已證明其不是擅自行動。再加上二十萬流民在城外嗷嗷待哺,負責管理糧庫的管理人員便將糧倉開啟放糧。
糧食一發,秦致遠立刻在城外設立幾百個爐灶,立即在武昌城內購買柴草升火,並且將流民組織起來,搭設帳篷避雨。
同時秦致遠還將武昌城內大部分醫師都請來,給流民治療傷病,他們在暴雨下待了好幾天的,已有大量傷病人員,來武昌時皆是眾人背送。
對著流民的安置流程,山東軍已是十分熟悉,雖然第三騎兵營是多數都是新兵,但其中的骨幹老兵卻是懂得,發吃食前為了防止哄搶,找來了許多籬笆組成一個個通道。
這些放下武器的流民們滿心歡喜的看著那些升起火的爐灶,在籬笆組成的通道里排成一列等待著。
很快,香噴噴的地瓜粥煮好了,但流民們卻感覺很漫長,前面掌勺計程車兵將地瓜粥一碗碗的分發下去。
“官爺,多舀一些吧這點實在不夠吃啊”其中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壯漢對其中一名士兵央求道:“我少吃點沒啥,可這兩個娃實在是餓壞了。”
“你們都幾天沒吃東西了,一次不能吃太多,否則很容易被噎死的。不要急,吃完還有,武昌城內的糧食吃幾個月都吃不完。”那士兵解釋道,“吃完了過半個時辰再來。”
“是啊前上個月我就看到兩個人噎死了。”其中一個流民說道。
“謝官爺,謝官爺。”那漢子聽到還有,不由大喜道。
領到地瓜粥的流民紛紛蹲在遠處的空地上,那裡還有專門的人員提醒他們要慢慢吃。儘管在之前已經提醒過,但從以往幾次對流民的安置情況看,被噎死得還是不在少數。
在傷病區的流民,則得到了更好的安置,一進武昌城,秦致遠便讓人去買現成的吃食,然後送到傷病區分發下去。這下醫師也到了,抓藥計程車兵正在頻繁的往來,武昌城內的藥店都讓他們搬到了城外。
劉國能一干流賊骨幹見此情景也萬分感動。
“窺一斑可見全豹,就撫大將軍果然無錯。”劉國能言道,部下紛紛附和。
城內的官員,以及楚王朱華奎見城門開啟後,流民並未進城,不由放心下來。武昌城內的百姓,也紛紛出城看熱鬧,不過被山東兵阻攔在外圍不得靠近。
六月二十一,暴雨停歇之後,長江水終於平靜了下來,趙巖這才調集船隻過江,一路行到武昌。
六萬大軍兵臨城下,城內的注意力頓時又投向城外,打聽之下,聽聞趙巖前來,湖廣巡撫宋一鶴,及楚王朱華奎立即向趙巖發去請帖,邀請趙巖到武昌城內‘望華樓’赴宴。
“看來這桌酒宴是非去不可了。”趙巖拿著請帖笑道,茅元儀點頭道:“洪承疇定然會上書顛倒是非,此時定然已經發出,只要這楚王和湖廣巡撫肯合作,我們快馬用驛站將奏章送出,還能趕在洪承疇的前面參他一本。”
趙巖帶著一隊親兵如約而至,當他走進望華樓門口時,楚王朱華奎,以及湖廣巡撫宋一鶴已經在門口迎接,後面還站著武昌城大小官員。
一見面,趙巖便笑呵呵的與楚王朱華奎及湖廣巡撫宋一鶴寒暄起來,這兩人對趙巖十分的客氣。
趙巖雖為武將,但卻非一般的武將。不僅是建威大將軍,而且還是太子少保、少師,只差一步便能進封爵位,開府置幕。
當然,如果是一般的武將,這些還是不夠的。
問題是趙巖兵強馬壯,戰功彪炳,經過《大明日報》的宣傳,他的大明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且此番是來進剿流賊,楚王朱華奎自是萬分歡迎,宋一鶴也頓感安心,此番流賊大規模竄入湖廣,就是擅長督師作戰的宋一鶴也是提心吊膽,生怕武昌城出了意外,這可是藩王分封之地,出了意外可是要掉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