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說估計他以前也沒見過,估計這隻八稜雙耳尊的來頭恐怕也不簡單。
唐豆把箱蓋開啟,把早就已經準備好的手套放大鏡分別送到三老手中,乖乖的站在一旁等著三老上手鑑定。(未完待續。)
ps: 感謝lkkspp朋友的588打賞,鞠躬。
感謝其他朋友的點贊支援,鞠躬。
第155章 一隻小蝌蚪
【補上保底更新,拼命碼字中,還欠著月票一更和1200均訂一更,大家千萬不要催,鞠躬】
又是楊一眼先上手,看來,這不僅僅是秦彥培周老二人對楊一眼眼睛盲了的照顧,估計在楊一眼眼睛沒有盲之前,秦彥培和周老都已經預設楊一眼的鑑賞水平要高過他們二人,因此才會自覺的分出主次。
楊一眼戴上手套將那個八稜雙耳尊捧到自己膝蓋上,細細的撫摸了一遍,甚至還捧起來湊到鼻子前聞了聞,微微點了點頭說道:“看器形仿的是秦代青銅尊的風格,應該是北宋的物件。瓷質細膩,物件上沒有絲毫煙火之氣,估計不會有賊光,應該是老東西。可惜了,就是無法看到釉色和底款。”
一旁的周老早就湊了過來,此時低聲說道:“是素白底釉,圖飾是垂柳飛燕。”
楊一眼點了點頭,只能在腦子裡腦補手中的八稜雙耳尊樣子,嘆了口氣將尊小心翼翼的放到了石桌上。
眼睛瞎了,好多寶貝已經不能親眼得見,更無法說得更加詳細,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周老和秦彥培謙讓了一下,秦彥培將尊拿到了自己面前,翻轉尊口看了一下底款,補充道:“底款是大宋元豐元年,是宋神宗趙頊時候的官窯器。”
秦彥培眼睛突然一亮,伸手拿起石桌上的十倍放大鏡湊了上去,口中驚咦道:“竟然是鐵足。”
“什麼?”一旁的楊一眼和周老都驚撥出聲。楊一眼更是出口道:“彥培,你可要看仔細了。”
吃驚之下,楊一眼竟然直呼岳父老子的名字。只是人們都沒有留意到這些,只有一旁早就對這個尊心中有底的唐豆忍不住咧了咧嘴,暗想假如自己回頭跟楊一眼直呼名遠,楊一眼會不會拿柺棍抽自己?
這時的周老也顧不得許多,手中拿起放大鏡湊到了尊口,和秦彥培兩個人一個看尊底一個看尊口,也是驚撥出聲:“果然是紫口。”
秦彥培和周老的神情都變得激動了起來。秦彥培雙手微微顫抖的放穩了八稜雙耳尊,低聲重複道:“紫口鐵足,紫口鐵足。”
一旁看不到的楊一眼已經不耐煩的開口催促道:“快看一看是不是金絲鐵線。還有器身上的圖飾有沒有浮雕感。”
“有,都有。”周老肯定地說道:“是最珍貴的大器小開片形成的金絲鐵線,圖飾宛如浮雕,層次分明。再加上紫口鐵足。這,這是一件傳說中的哥窯瓷器呀。”
楊一眼在一旁說道:“也不一定,清三代官仿窯和清晚期都曾經仿造過哥窯瓷,金絲鐵線和紫口鐵足也曾經仿造成功過,我曾經就見過一件清三代的仿品,仿造的官窯瓷幾乎可以亂真。”
唐豆在一旁咧了咧嘴,心說,這個尊可是我從北宋拿回來的。清朝的物件能出現在北宋麼?
但是唐豆這個話卻是隻能悶在自己心裡,永遠也沒辦法說出來。
金絲鐵線是指發生在瓷器釉面上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
釉面開裂原本是瓷器燒製過程中的缺陷。後來匠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有意識地讓它產生開片,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殘缺美。而傳說中哥窯瓷的釉面開裂最為美麗,由於哥窯燒製瓷器所用的土含鐵量較高,釉面開裂後露出的瓷胎宛如金絲一般,被人們稱之為金絲鐵線。尤其是大器小開片和小器大開片形成的金絲鐵線更是彌足珍貴。
同樣也是因為哥窯用土含鐵量較高的原因,在燒坯時發生了氧化,瓷器胚胎呈紫黑鐵色,瓷器沒有塗釉的底部就顯現出瓷坯本來的鐵色,因此被稱為鐵足。
而瓷器釉彩較薄的口部則呈顯出微微淡薄的紫色,被稱為紫口,連在一起俗稱紫口鐵足。
秦彥培閉目沉思了一下,睜開眼睛望著楊一眼說道:“名遠,我聽說你曾經收藏過幾片哥窯碎瓷,除了金絲鐵線和紫口鐵足之外,哥窯瓷還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沒有?”
楊一眼微微一笑,說道:“我確實是收藏過幾片哥窯碎瓷,對哥窯瓷器也有一點心得,可惜呀,我現在無法親眼目睹了。”
秦彥培和周老兩個人猛翻白眼,恨不得揪住這個老傢伙狂扁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