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義務”。如果前夫落魄或者找茬兒尋來,需要資助,女方則要盡力而為,要照顧前夫的生活,若還沒有嫁人還需要侍寢。直到今天這種義務依然保留了一些殘存的痕跡,比如離婚後男方可以立即去結婚,女方必須保持六個月的單身“反省”和考慮與男方重歸於好的可能。這種規定,同樣屬於東方禮教的中國從來都沒有存在過,一紙休書,雙方就從此陌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她們會得到較好的待遇,但這並不是家長有“義務”這樣做。同樣,兄弟之間也沒有義務要熱情地履行義務。當兄弟兩人水火不相容時,如果哥哥履行對弟弟的義務,就仍舊能夠獲得別人的讚賞。

回報萬分之一的恩情(6)

婆媳之間矛盾最多。媳婦是作為外人進入這個家庭的。她必須熟悉婆婆做事的習慣,並以此來辦事。17【17薩評:日本的習慣是女子嫁人就要完全遵循丈夫家的習慣,她們出嫁的時候穿白色而不是中國傳統的紅色嫁衣,含義是“等待用丈夫家的顏色染滌自己”。】在許多情況下,婆婆會明確地表示媳婦配不上自己的兒子。另外,我們也可以推測,這是因為婆婆的妒忌心非常大。但是,正如日本諺語所說:“可惡的媳婦照樣生出可愛的孫子。”因此,孝道總是存在的。媳婦在表面上總是百依百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溫順可愛的媳婦都會變得苛刻、愛挑剔,正如自己以前的婆婆一樣。媳婦們年輕時是不敢對婆婆進行挑釁的,但她們並不會真正變成溫順的人。到了晚年,她們就把多年積壓的怨氣都發洩到自己的媳婦頭上。今天,日本姑娘們都公開認為不嫁給一家中的長子會帶來很大的好處,因為她們不必和專橫跋扈的婆婆生活在一起。18【18薩評:這種現象只限於日本傳統家庭,現在很多日本人已經很西方化了,這種生活於他們也不再典型。但是,傳統的日本家庭還是不少的,即便在今天,嫁給這樣的家庭有繼承權的男子,兒媳婦依然要吃不少苦頭,遭受婆婆的挑剔和壓迫。不過不要忘了,日本的文化中只有勝者和負者、強者和弱者,所以,作為弱者的媳婦,一旦丈夫繼承了家業,就往往會反過來把婆婆打回保姆狀。每當我看到日本家庭中勞碌而在狹隘的小房間裡棲身的白髮母親時,總是不禁產生同情,而看到被惡婆婆欺壓的兒媳婦,也會產生同情——最後的結論是中國人的同情心太濫,她們不過是勝者為王罷了,已經這樣過了上千年。】

“盡孝”並不一定能夠得到家人的好感。在有些文化中,這種好感是龐大家族中的道德基石。19【19薩評:這裡說的“有些文化”主要指中國,中國不但家族中強調孝行,即便是國家的治理,也有“以孝治天下”的理論。這時候,忠與孝就結合而為一了。】而在日本情況卻有所不同。正如一位日本作家認為的那樣:“日本人高度重視家庭,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太尊重個體成員,以及他們之間的家庭紐帶。”當然,實際情況不一定完全如此,但這番言語卻進行了生動的描述。這裡的關鍵在於承擔義務和還債。長輩們自身負有重大的責任,其中之一就是監督晚輩做出必要的犧牲。即使晚輩們痛恨,也必須服從,他們必須服從長輩的決定。否則,他們就沒有履行“義務”。20【20薩評:所以,在日本的企業裡“前輩”對於“後輩”態度粗暴,把沉重不合理的工作交給他們,都是合理而符合日本的傳統道德的,這意味著“監督晚輩做出必要的犧牲”。日本人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前輩”是在犧牲自己的形象來幫助“後輩”成長,所以,他們這樣做是值得敬仰的。而中國人慈祥寬厚的長輩形象,於日本人看來缺乏對後輩的鍛鍊而並不完全可取。】

日本孝道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家庭成員間會存在明顯的怨恨。這種現象在與孝道類似的重大義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例如對天皇“盡忠”。日本的政治家們精心安排,使天皇遠離喧囂的塵世生活,將其奉為神聖。只有這樣,天皇才能團結全國民眾,一致為國家服務。說天皇是民眾之父是不夠的,雖然父親在家庭中承擔所有的義務,但卻“很可能是個不太受尊重的人”。天皇必須是遠離一切世俗雜慮的聖父。對天皇盡忠是一種最高的道德表現,必須成為一種對幻想出來、未受塵世沾染的聖父的崇拜。21【21薩評:所以今天日本人對天皇的態度很是傳統,極少有要推翻天皇或更改目前這種關係的聲音。其原因在於這樣一個遠離真正世務,僅僅具有象徵性國家意義的天皇,才是他們歷史上習慣的天皇形象。他們很明白怎樣和這樣的天皇相處。從地位來看,世界各國的皇室很少有如日本這樣穩固的了。】在明治改革初期,日本的政治家去西方各國考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