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4部分

舉個例子,宋代的狄青,戰功赫赫,皇帝很喜歡他,讓他出任樞密使,樞密使在宋代掌管調兵權,嚴格來說,這還是屬於“武”的範疇;

只是因為在宋代。樞密使一直是由文官把持,已經被文官視為自己的禁臠,武將動不得。

狄青一出任樞密使,立即遭到文官集團猛烈地衝擊。就連歐陽修等人,也指桑罵槐,暗罵狄青有反骨。狄青做樞密使沒多久,就被迫辭職。鬱鬱而終。

在明代,幾乎所有的“督師”都是由文官出任,像王陽明、孫傳庭、袁崇煥等等。無不是以文官掌武職。而武將要想進入文官的序列,卻是難上加難。

秦牧一開口就著重強調李國維是前明舉人出身,這好歹抵消了朝堂上很多文官的顧慮,畢竟舉人雖然難與進士相比,但好歹也是“文人”,而且李國維在中軍都督府的政績那是實打實的好,有口皆碑。

其在軍中的職責主要是考功,其實和吏部的考功差別不大,只不過一個是軍隊體系,一個是文官體系。

即便如此,還是有官員出來反對了,吏部給事中馬援執笏出班說道:“陛下,吏部向稱六部之首”

“馬卿,朕要糾正你一下,我大秦不是六部,是七部。”秦牧平靜地打斷馬援的話,朝堂上頓時傳出一陣低笑之聲。

馬援頗為尷尬,氣勢為之一弱,他只得先請罪道:“臣一時口誤,請陛下恕罪。”

“朕一直強調,外交的重要性,現在看來,還是有很多大臣不自覺地忽略掉外交部啊,這不妥,不妥!馬卿的過失,朕不希望各位大臣再犯,好了馬卿了,朕這次且恕你無罪,你有何事要奏,請繼續吧。”

這下馬援可就更尷尬了,皇帝如此大度,你哪好意思再反臉不認人,立即反對皇帝的意見啊。他有些訕然,還是勉強說道:“臣,謝陛下不罪之恩。臣以為,吏部為七七部之首,權責重大,吏部主事一職,掌握百官考功錄評,任事之人更應慎之又慎。

李國維在中軍都督府雖然也是主管考功之責,但畢竟與吏部有所不同。是以臣以為,當另擇賢能,出任吏部主事一職。臣舉薦吏部員外郎龐越。龐越在吏部掌事多年,對部務十分熟悉,在職期間勇於任事,政績斐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臣以為,龐越更合適接任吏部主事一職。”

馬援說完,立即便有不少人附議。龐越這個人,秦牧是知道的,確實是個人才。憑心而論,馬援舉薦他倒也不錯。

但秦牧要調李國維入吏部,本是要以此開啟一個小口,不達目的,又豈肯作罷。他不動聲色地問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劉伯全道:“劉卿,你以為何人合適?”

劉伯全當即答道:“陛下,龐越實為可造之才,將來或能為朝廷棟樑之用,只是年紀尚輕,臣以為應該讓其再歷練兩年,若是驟升高位,反而可能是害了龐越這等可造之才。是以,臣以為,還是先由李國維出任吏部主事一職為妥。”

秦牧還是不動聲色,接著問首輔司馬安道:“司馬閣老以為如何?”

司馬安是老人精,秦牧先問劉伯全,再來問他,意思不是明擺著嘛,李國維也是舉人出身,何苦為此事再跟皇帝過不去呢。

於是乎,司馬安便說道:“臣以為劉尚書所言不無道理,臣附議。”

“既然如此,那吏部主事一職,就由李國維接任吧。”

秦牧快刀斬亂麻,一得到兩個國閣大臣的贊同,立即把事情確立下來,因為李國維是以文入武,再由武迴文,大家勉強可以接受,此事沒引發猛烈的文武之爭。

但正所謂蟻穴潰堤,有些事情,只要開了一個小口,就好辦多了。只要順著這個小口慢慢浸潤,遲早能衝破堤防。

看來得逐漸增加軍事學院的教學內容才行,開設行政管理科目,名為管理軍隊,實則變相培養專業的行政管理人才,一點一點減輕對科舉選官的依賴。

至於讓皇家科學獎獲獎者得到為官資格,這件事秦牧暫時沒有提。

其實真論起來,官員有技術型和行政型的。不是科學獎獲得者就適合當官的,那些真正醉心於科研的人人,多數無心做官。

透過學數理化曲線去做官,也很不適合,學習這些自然科學的人,做起官來或許還沒學習四書五經的人做得好呢。

因此,用官位來引誘讀書人去鑽研數理化,或許只會導致另一種畸形社會形態。

與其如此,還不如給予官位相等或近似的地位,比如後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之類的稱號和榮譽。

加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