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代善在遼東的商議失敗的時候,情報就洩露出去了。
多鐸率領八旗軍騎兵前往大同的事情,知道的人極少,多爾袞所掌握的情況,只有皇太極和濟爾哈朗知道此事,當然皇太極和濟爾哈朗是不可能將情報洩露出去的。
多爾袞儘管感覺到皇太極對他的戒備,因為多鐸和阿濟格的關係,他們三人以及組成了一個團體,力量逐漸的強大,但皇太極絕不會採用此等的辦法來對付他們兄弟,多爾袞瞭解皇太極,知道皇太極做事情有著自身的底線,皇太極所做的一切,有維護自身權勢的尊嚴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為了大清國的未來。
濟爾哈朗更不可能洩露訊息了,大清國幾乎所有重大的決定,濟爾哈朗都是知曉的,從未有過洩露情報的事情出現。
多爾袞百思不得其解,他最大的疑惑,就是明軍為什麼會如此精確的做好一切的準備。
大政殿。
皇太極臉色陰沉,豐鎮之戰的失敗,再一次影響到了皇太極以及孱弱的身體。
濟爾哈朗臉上沒有表情,顯然是在沉思什麼。
多爾袞正在侃侃而談,神色激憤,說話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大了。
多爾袞說完之後,皇太極陷入到沉思之中。
濟爾哈朗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覺得睿親王分析很有道理,豫親王的戰敗,有著太多的疑點,我八旗軍與鄭家軍交手很多次,全軍覆沒的戰績基本沒有出現過,就算是遼東之戰,出戰的絕大部分都是漢八旗軍士,也有兩萬餘人逃出來了,豫親王率領的是最為精銳的滿八旗的騎兵,且此番的行動如此的隱秘,豫親王的行動異常的迅速,明軍為什麼能夠在豐鎮設伏,除非是他們事先就掌握了準確的情報。。。”
多爾袞的分析和濟爾哈朗的分析,皇太極聽得非常仔細,可他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
作為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看的很遠,他已經從多爾袞的話語之中嗅出了絕大的危險和危機,是牽涉到大清國是否穩定的危機。其實多鐸戰敗身亡的訊息傳到瀋陽之後,皇太極早就思索過,他也曾經產生了和多爾袞一樣的懷疑,可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之後,他認為是自身的計謀被大明皇上鄭勳睿識破了,於是鄭勳睿提前做好了安排。
皇太極已經將那個從未謀面、年齡比他小了幾乎一半的大明皇上鄭勳睿視為了魔鬼。
但這樣的理由是無法說出來的,不僅僅是多爾袞等人不可能理解,所有的滿人以及滿人權貴也不可能理解。
諸多的滿人會產生於多爾袞一樣的想法,他們會認為情報洩露出去了。
如此滿人權貴一定會要求追查到底,可真正知道這個情報的,就是在大政殿的這三人,不過這三人是不可能被懷疑的。
皇太極經歷過權力的鬥爭,他知道如此重大的問題,若是長時間查不出來,必將導致謠言滿天飛,而謠言的走向很有可能會波及他身上,因為多爾袞、多鐸以及阿濟格三人組成的小團體,已經讓他皇太極不舒服,一年多之前處理碩脫與阿達禮,就是警告多爾袞等人。
這樣的猜忌決不能夠出現,若是出現了,那麼大清國將處於分崩離析之中,恐怕不需要大明朝廷出兵,自己就開始大規模的內訌了。
正是因為想到了這些,皇太極輕易不會開口說話。
儘管是大清國的皇帝,儘管身處至高無上的地位,可是皇太極不是為所欲為的,他必須要顧及滿人權貴的感受,就好比說大明皇帝必須要照顧到讀書人和士大夫的想法一樣。
但是皇太極必須給一個明確的說法,或者是明確的意見。
其實多爾袞開口說出來諸多懷疑的時候,皇太極就想到了一個人,除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還有一個人知道此事,只是不知道具體的細節,那就是范文程。
皇太極曾經給范文程說過此事,他相信范文程不會洩露出去,更不會給其他人說,因為那一次他與范文程的交談,重點並非是出兵劫掠關內的事情,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是事情到了這一步了,為了能夠穩住大清國,為了能夠讓滿人權貴的怨氣有地方發洩,不至於傷及到他皇太極和皇權,那就只有犧牲范文程了。
皇太極為自己的想法可悲,同時,他對多爾袞的看法也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若說以前他認為多爾袞是驍勇的,只是有些居功自傲,現在看多爾袞,就認為多爾袞很有可能是威脅到他皇位的最大對手,想想也是,多爾袞在大清國的威望如日中天,不亞於當年的代善,而且多爾袞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