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是後金韃子,他畢竟是大明的都督同知、福建總兵,我們和他作戰的時候,不要總想著趕盡殺絕。”
“當然我也說過,若是鄭芝龍不識好歹,一味的頑抗到低,那也就不要怪我了。”
“兵部根據這個思路,再行思考如何排兵佈陣的事宜,此戰很是關鍵,打好了就能夠穩定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地,打不好浙江和南直隸都有可能遭受到影響,故而兵部需要告誡鄭錦宏,不需要太過於著急作戰,等到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再行展開廝殺也不遲。”
。。。
鄭勳睿親自指揮和安排作戰的次數很多,這一次的安排也應該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不過令眾人想不到的是,鄭勳睿居然沒有強調採取閃電戰的作戰方式,而是要求鄭錦宏做好一切的準備之後,再行展開廝殺,這太奇怪了。
當然徐望華和林宗輝等人是明白的,他們知道鄭勳睿內心一定有眉目了,只不過相關方面的安排,鄭勳睿不會直接說出來的。
徐望華和林宗輝等人的預料是不錯的,鄭勳睿內心的確有想法,根據歷史材料的分析,他對鄭芝龍有著基本的判斷,鄭芝龍此人海盜出身,沒有和徹底的信仰,投降和忠於大明朝廷也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後來投降後金韃子同樣從這些方面出發,他的兒子鄭森就不一樣了,有著很強烈的目標,為了目標願意奮鬥終生。
對付鄭芝龍這樣的人,同樣需要從利益的方面去考慮,一旦死死的捏住了鄭芝龍的利益點,其就會乖乖的聽話,當然鄭勳睿可不會出現大明朝廷那等的錯誤,他不會讓鄭芝龍繼續掌控軍隊,這樣的人最好是賦閒,安排一個地方讓其安安心心的養老,不愁吃不愁穿,其餘什麼事情都不要做。
從這個角度出發,鄭勳睿自然有對付鄭芝龍的辦法。
這也算是鄭勳睿的幸運,對付鄭芝龍這種人,比對付某些迂腐的讀書人和士大夫簡單很多,只要把握住了關鍵,就能夠讓鄭芝龍低頭,而那些自詡為聖人的讀書人,就沒有